紐約華人2023年度回顧:挑戰與變革的一年

人氣 184

【大紀元2023年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2023年即將結束,美國華人社區在這一年裡經歷了許多挑戰和變化。從新冠疫情、種族歧視、移民政策到教育改革,華人面對著不同的困難和機遇。在這個聖誕節,大紀元記者採訪了四位來自不同背景和立場的華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和觀點。

許化玉是一位今年五月從新疆「走線」來到美國的新移民。初次在美國過聖誕節,他對新移民的生活充滿感慨。

他說,在美國生活並不容易,尤其是找工作和適應新環境。由於語言障礙,新移民往往被擠壓在少數幾個不需要英文的領域,找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的工作,大都是老移民主導的這些行業,因來的走線客越來越多,崗位競爭也變激烈。但與中國大陸來比還是好很多,還是能存到錢。

他強調自己保持「大中華民國光復」的理想和初心,不因為困難而放棄。例如他通過書本、與人交流和參加免費課程等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和適應美國生活。他勉勵其他新移民要保持夢想,不要氣餒,相信未來會有轉機。「在適應中堅持初心」,許化玉說。

朱雅婷:對未來樂觀

亞裔政治俱樂部「亞潮萌」的共同創始人朱雅婷表示,對紐約市華人社區的未來感到鼓舞和樂觀。

她說,今年聯邦最高法院終止了基於種族的平權法案,使華人孩子在申請大學時不再受到歧視,不過大家還要保持警惕,確保大學遵守法律精神。在紐約市,公立學校恢復了初中篩選,一些華人家庭所在的學區(包括D20、25、26學區)恢復甚至擴大了加速課程等政策,有利於華人學生的教育發展。

她表示,今年也見證了更多華人參與地方市議會選舉,選出了溫和派民主黨人莊文怡,其他華裔候選人如譚瑩瑩、伍溢文、白育青、陳錦良、周國棟也踴躍參選,無論屬於哪個黨派,都代表了華人社區的價值觀和關切。她展望未來,紐約市仍將面臨預算削減、公共安全、移民危機等挑戰,但她表示她愛這座城市,並將繼續倡導改善。

陳慧華:哈佛領導層改變可為2024年奠定基石

紐約同源會創會會長陳慧華說,2023年最高法院對SFFA訴哈佛一案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這一裁決是實現平等權利的關鍵、重要一步。

她表示,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歧視就此結束,哈佛等大學仍會想方設法繞過這一判決,還有很多領域需要持續關注和努力,但這是重要的一步,值得所有反對歧視的人感謝原告SFFA(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和最高法院。

談及哈佛大學今年任命的校長蓋伊(Claudine Gay),她對10月7日之後發生的一系列反猶太主義事件沒有採取簡單明確的反對立場,而受到廣泛抨擊。陳慧華說,哈佛大學地位崇高,理應有更好的道德領導力。如果哈佛大學的領導層能夠發生變化,那將是對所有反對種族歧視、支持個人成績(擇優錄取)和期待2024年進步的人的一個好信號。

黃華清:疫情後的酒店業變局

美國酒店華裔協會創會會長黃華清表示,疫情期間酒店業受到了巨大衝擊,酒店與政府簽合同,提供住宿給遊民成為穩定收入的途徑。然而,疫情好轉後,酒店業的復甦卻遲遲沒有到來。

他發現在華府、洛杉磯和紐約等城市,酒店房價明顯上升,而服務水平卻下降了。他舉例說,他在外州住的酒店需預約才提供清潔服務,且以前的贈送礦泉水已經轉為需額外支付9美元一支。

對此,他認為酒店工會的角色不可忽視,酒店工會的薪資水平已漲到38美元時薪,加上福利相當於50多美元。他說,酒店行業是大城市的經濟引擎,對於就業和稅收都至關重要。然而,從酒店業無法正常運營,以及很多酒店被遊民占用,這一現象也反映出社會存在更深層次的問題。

對於目前的政治環境,黃華清認為政府過度發放福利,保護租客過分,並對犯罪分子過於仁慈,這些政策的不平衡對美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

他形容左派政策猶如拋物線,一旦越過頂點就會下降,而改變左傾的想法並不容易,「因為左派擁有強大的宣傳機器」。他認為2024年的大選是關鍵的一年,就看有多少選民「能夠覺悟」,不再「有奶便是娘」,不再支持左派政客,使政策能夠走向平衡。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楊寧:美國現華人非法生物實驗室 背後蹊蹺大
華人參加「橫渡美國」游泳活動 為抗癌研究籌款
美國懸賞100萬美元通緝華人毒梟
非法走私海參 兩華人在美國法院認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