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山鄭向元 回顧紐約華人社區歷史

人氣 144

【大紀元2023年03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由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紐約華文作家協會等多個作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紐約華人社區歷史的光輝」線上論壇上月24日舉行,紐約中華總商會榮譽董事長于金山、前紐約市城市規劃局首席城市規劃師鄭向元,分享了紐約華人社區一些閃光而值得銘記的歷史。

兩度擔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2008-2010,2020-2022)的于金山介紹,1624年對於紐約和台灣來說都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荷蘭人來到紐約,把紐約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同年荷蘭人也在台灣登陸,此時中國正值明朝。曼哈頓唐人街有多條由荷蘭人命名的街道,包括堅尼路(Canal St.)、包厘街(Bowery St.),唐人街也有一間「荷蘭屋」(位於披露街和包厘街的交叉路口)。在華埠有一個猶太人在美國最早的公墓,但很少人注意到,它就在華裔忠烈坊的旁邊。

于金山特別提到,孫中山先生曾四度來紐約,曾經到過勿街(Mott St.)1號、49號、16號、7-9號。在曼哈頓華埠的街道上,可以踏著孫中山先生當年的足跡行走。

在紐約市都市規劃局工作了37年,曾擔任規劃局交通處副處長、主任都市規劃師的鄭向元,對曼哈頓老唐人街和法拉盛「新唐人街」的規劃皆有貢獻,他充當市府與華人社區溝通的橋梁,直接或間接為華人社區爭取權利。這些項目包括:華埠堅尼路地鐵站的整修機會、華埠Harry Howard Square行人交通改善專案、且林士果廣場美化及交通改善計畫、華埠的中英雙語路牌、法拉盛地區發展計畫、法拉盛市中心停車問題研究、法拉盛公車改善計畫等。

論壇的觀眾們對於于金山和鄭向元的熱心服務,造福社區,獻上深深的敬意。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紐約華文作協舉辦「紐約華人社區歷史的光輝」講座
追溯先民足跡 年輕華裔藝術家麥考德博物館開展
安樂樓慶祝大廳翻新   追憶中國城歷史
醫師觀神韻「感覺與中國文化和歷史相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