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上週五(24日)通過了一項共和黨發起的立法《家長權利法案》,強調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知情權。然而該法案不太可能在參院通過,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紐約州的聯邦參議員舒默已發誓讓該法案在民主黨控制的參院「走進死胡同」。那麼,華人家長、尤其是幾位華人參選人是怎麼看待家長權利的呢?
上述的《家長權利法案》有五大核心原則:要求公立學校披露教學內容,家長有權檢查子女學校圖書館提供的書籍和其它閱讀材料清單,並發表意見;同時審核學校預算及支出。
還有:不尋求執法措施將家長合法表達擔憂的行為定為犯罪,除非真的發生威脅事件;要求學校對暴力事件保持透明;列明學校是否允許變性學生參加女子運動比賽,以及學校對變性學生使用洗手間和更衣室的規定,等等。
該法案旨在讓家長能挑戰「覺醒派」(woke)教育及功能不良的學校體制,法案出台的關鍵原因,則是愈演愈烈的文化覺醒運動。但批評者表示,這將推動一場極右翼運動,導致書籍禁令、針對跨性別學生的限制和全國各地吵吵鬧鬧的學校董事會會議。
該法案上週五以213比208在眾議院過關,國會中的民主黨議員全部投下反對票,包括紐約三大華人社區的代表:法拉盛的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和華埠/日落公園國會眾議員高德曼。
投贊成票的都是共和黨議員,代表南布碌侖和史坦頓島的共和黨國會眾議員瑪麗奧(Nicole Malliotakis)是法案共同提案人之一,但有5名來自保守派「自由黨團」的共和黨人倒戈,理由是「聯邦政府不應該介入教育」,希望「廢除」教育部。
以上是美國國會圍繞公立學校向學童討論有關多元性別、性別認同、性取向等議題展開教育界「文化抗爭」的最新進展。這類問題在一些州已經經過長期醞釀且有了公共討論的基礎。在南布碌崙班森賀區,今年有5名華人參選人角逐第43選區市議員一職,他們如何看待這個議題?
共和黨參選人譚瑩瑩:支持法案
活躍於布碌崙華社的教育維權人士、共和黨參選人譚瑩瑩(Ying Tan)有兩個孩子,一個七歲,一個三歲,她對上述《家長權利法案》的五條核心內容均支持。她說:「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當然對孩子的教育情況享有知情權。」
她表示,家長一直都有權利,現在紐約的學校每年也至少召開兩次面對面的家長會,但仍然有需要把《家長權利法案》條例寫清楚,因為灰色地帶也確實存在,「讓家長可以從更多方面知道學校到底做了什麼,自己的小孩在學校是否有受到適當的教育。」
近年來,「政治正確」「文化覺醒」運動悄然蔓延到學校,譚瑩瑩舉例說,她的小孩從去年一年級開始,學校所有的表格都有一個單詞pronoun,用這個自定義、非男非女的性別代詞替代了原來的「男」和「女」的性別選項,孩子報名夏令營,也會被問「What is your pronoun」?
「我們都尊重這些不同的性取向的人,但是為什麼要在小的時候給他們灌輸性教育呢?」譚瑩瑩說,她反對對小孩子進行有關LGBTQ問題的課堂教學和討論。
她認為,關於同性戀和跨性別者問題的討論應該「與年齡或發展相適應」,「應該是在他們心理成熟的時候,他已經能為自己做負責任的決定時,例如高年級和大學生,讓他們自己選擇他們想要的路。」
民主黨參選人陳偉儀:走中間溫和路線
灣脊區市議員紀思庭前華裔助理、正在競選43選區市議員的民主黨人陳偉儀(WaiYee Chan)說,現有的紐約市家長權利法案已經足夠,她不明白為何國會要推出另外一個法案,「這是聯邦政府的越權行為,他們不應該介入教育。」
對於「家長是否應是自己孩子的決策者」的問題,陳偉儀說,她雖然沒有小孩,但從家長的角度,她同意家長參與教育的作用,對於校區做出的對孩子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任何決定,都要請家長參與。
「家長當然有決定權多一些,但家長要和學校合作,家長有知情權,學校也要分享,走中間溫和路線,什麼都有溝通。 」陳偉儀說。
對於變性人參加女子體育比賽或者使用女性洗手間、更衣室,陳偉儀認為「如果法律上承認她正式男變女,應該可以進入女廁,參加女子運動隊。否則她就會感到被排除在外(構成歧視)。」
但是從「性別認同」的遣詞用句看,「跨性別人士」不僅是經過手術後成為異性,還包括自認為是女性的生理男性,例如男性女身或女性男身。陳偉儀說,對於這種爭議性,她個人的價值觀也無法接受自認為的突然變性,「我會很有保留」。
陳偉儀說,大家都想保護自己的群體,她主張開放渠道「兩方面溝通,尋求一個解決的方案。」「政策應該反映家長和社區的需求,不是把其它的政治元素加入,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談及她的教育政綱,曾領導華策會布碌崙及皇后區社區服務多年的陳偉儀說,除了大家都同意的議題:支持特殊高中和天才班外,她主張增加課後班和暑期班,多一些資源到社區,有益於挖掘學生的潛能。她也希望華人家長在注重考試成績外,能打開眼界,多關注學生全面素質成長的教育環境。
民主黨籍參選人伍溢文:不作評論
另外三名參選人中,民主黨參選人、寇頓幕僚長莊文怡說,她身為兩個小孩的母親,對家長的知情權自然持肯定態度,也希望學校聽家長的建議,但強調教育需要各方合力,「家長不一定全對,學校也不一定都對,不左不右,凡事結合著來」。
另一名民主黨籍的參選人、前學區委員會委員伍溢文(Stanley Ng)表示,他在逐行研究了上述《家長權利法案》後決定「不作評論」。
以共和黨及保守黨參選第43選區市議員的何政傑(Jack Ho)尚未對該議題表態。
華人家長中,布碌崙八大道博主、共和黨人凌飛認為,某種意義上,家庭與父母的重要使命,就是幫助減少學校與社會對孩子的傷害,他對當下出爐的《家長權利法案》的解讀就是:「當學校與社會在左派侵蝕下潰敗時,家長是孩子的最後堤防」。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