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分析香港審查機制:公民社會未消亡

人氣 446

【大紀元2023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澤宇香港報導)一份由匿名港人團隊進行研究的《國安法研究報告》今日(30日)在台灣公開,該團隊以三種審查機製作為分析框架,研究香港在5個範疇受到的影響。研究團體期望國際社會能持續關注香港,並預見未來香港本地的線下及線上平台都會持續被擠壓,希望能在海外發展長期穩定的平台,供港人及關心香港人士自由討論香港議題,以及存放和備份資料。

台灣人權促進會、香港邊城青年、台灣香港協會、民間司法改革會基金會等團體今日在台灣召開記者會,公開這份報告。報告提到的三種審查機制分別為「來自政府的法律手法」、「來自政府的非法律手法」及「來自非政府的非法律手法」;5個範疇則包括「新聞媒體界」、「文化、藝術與出版」、「社會整體的政治表達」、「社會整體信息流通」、「社會整體資金的流動」。

在「新聞媒體界」方面,最為矚目的例子是《蘋果日報》和《立場新聞》遭港府大規模搜查和拘捕,不單導致兩間傳媒公司結束營運,亦在業界造成寒蟬效應。

政府更使用行政措施整頓政府轄下的公共廣播媒體,而自2021年起,政府各部門透過直接發表聲明,或去信傳媒機構點名批評報道的做法,間接使媒體在報道時做出內容審查。親建制、支持政府的政治人物和團體過去3年亦頻繁抨擊媒體,為媒體帶來壓力。

至於「文化、藝術與出版」方面,報告指政府主要是透過修訂《電影檢查條例》或嚴格執行現有的法律進行打壓。例如電檢處曾上門要求職工盟(現時已解散)提供《理大圍城》放映許可證;食環署曾以《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干擾支聯會(現時已解散)紀念館的六四展覽活動。

政府行政手段打壓的例子則包括康文署大量下架書籍覆檢,貿發局2022年取消多個出版社參與書展的資格。而私人場所亦經常拒絕租借場地予政治敏感的表演者。

報告亦批評警方以《公安條例》頻繁對示威申請發出「反對通知書」,並以「煽惑他人犯罪」或「煽動」罪名打壓示威動員。此外,警方更會以約談、騷擾、跟蹤等方式阻嚇行動者發起示威,例如社民連多名成員都曾在特別日子被國安約談。

報告又指,政府透過修訂《私隱條例》及收緊《公司條例》的查冊安排,限制「社會整體信息流通」,更要求網絡服務公司停止令香港用戶瀏覽特定網站。

至於「社會整體資金的流動」方面,報告指政府一方面打算就規管眾籌立法,在立法後所有網絡或實體的籌款活動均須事先向當局提出申請;而負責資助本地團體的政府法定機構如藝發局、環保基金,在審批項目時往往要進行政治審查;在非政府方面,一些平台亦會停止向政治敏感團體提供服務,例如社民連被支付平台PayPal通知因帳戶風險過高而停止服務。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表示,在目前大規模的審查下,香港整體社會的自由受限,無論線上或實體的公共討論空間持續被擠壓,公民社會難以高調發聲,與外界的接觸亦變得小心,以致有人誤以為香港公民社會已經消亡。但事實上香港仍有公民社會參與者嘗試發展出更靈活的工作方式,並且需要更多的支持。

桑普表示,研究團隊期望國際社會能持續關注香港,以更靈活的方式和香港公民社會保持連結,包括在海外建立備份資料庫和安全的討論平台,供關心香港的人士發表意見、交換資訊等:同時,亦可以透過國際交流等方式,與仍在堅持的公民社會成員同行。

香港邊城青年祕書長馮詔天表示,香港的反送中雖然已經完結,但不代表港人爭取民主的運動完結,他說香港本土有很多人仍在努力,他們和離散港人之間仍可在有限的空間去合作和連結,去爭取港人的民主自由。@

責任編輯:玉潔

相關新聞
香港醫事人員申請來台定居遭否准 監委要查
香港勞顧會委員不滿被架空
分析:三股力量促外資撤離 習寄望民間無效
禁人權惡棍入境 港人籲定制裁標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