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古瓶

作者:德惠
這兩則古籍中關於古瓶的神奇記載,現代科學根本無法解釋。圖為古銅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8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中國古人曾經製造出許多神奇的物品,今日就為大家介紹兩則關於古瓶的神奇記錄。

青色的古銅瓶

第一則,來自明朝沈周所著的《石田翁客座新聞》。明朝時,山西平定州(今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離城往西十幾的地方,有位老僧,人稱「王伽藍」。這位王伽藍在此處「結庵」修佛,就是建了個簡易的屋舍,在裡面修行打坐。

一天他打坐時,看到兩個青色的童子在旁邊侍立,王伽藍認為他們是來迷惑自己的,於是在定中驅趕他們。兩位童子見此就離開了,往外走了幾步,到了泉眼邊就不見了。王伽藍心中頓有所悟,於是在泉眼邊挖掘,竟真的挖出了兩個青色的古銅瓶,瓶體上結有一層青綠的鏽跡。

王伽藍便將這兩個古銅瓶供在佛像前。一次他採了些野菊花插入瓶中敬佛,結果過了一年,菊花的花、葉都不枯萎。到第二年,菊花開時,這些插在瓶中已經一整年的野菊花竟結了果實,形狀如八角,質地看上去如同青銅。王伽藍曾經在天旱時求雨,他將這兩個古瓶供在當地掌管下雨的神像前,開始祈雨,隨著求雨儀式開始,古瓶中竟漸漸湧出水來,天上也隨即下起了雨。人們說這都是他的虔誠所致。

能顯示日期的古瓶

第二則,來自清朝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清朝時,淄川縣城(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北村中,有口井乾了,甲乙倆個村民就下到井中淘井,意外出土了幾件古物,其中兩個是古瓷瓶。這兩個古瓷瓶最後分別為袁宣四孝廉和張秀才所得。「孝廉」是明、清時對舉人的雅稱。袁宣四孝廉得到的古瓶,可以預報天氣。瓷瓶上平時常常會出現像露水一樣,米粒大小的水珠,當天要下雨之前,水珠就漸漸變大,隨即天就下雨了;當水珠漸漸消退,就說明雨天要過去了,天要變得晴朗了。如果說這種現象還能用空氣濕度來解釋的話,那麼張秀才得到的那個古瓶就更神奇了。

張秀才得到的這個瓶子能顯示黃曆日期。初一時瓶上就起一個黑點,黑點大小如豆,然後黑點面積與日俱增,到了十五月圓時,瓶身整個變黑;過了十五之後,瓶身黑色面積又逐漸減少,到了月底最後一日,黑點完全消失,恢復為原來的樣子。因為埋在地下太久了,瓶口處粘了個小石子,不管如何刷、剔也弄不下來,張秀才便用工具敲打,結果石子敲下來了,瓶口也破了一小塊,真是遺憾啊!張秀才將花採來養在瓶中,竟能落花結果實,和在樹上落花結果實沒有區別。

資料來源:明朝沈周《石田翁客座新聞‧王伽藍》、清朝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二‧古瓶》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李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花一世界」意味著每個微小事物皆包含無限寬廣之世界的可能性,反映宇宙廣大多元層次的存在。然而人受限於現實之眼,往往看不見它們的存在,但有時會有機緣見到一點神跡,可能藏在葫蘆裡,或是出現在地洞中。
  • 錢穀 白嶽遊圖冊 白馬夫人廟
    中國古代有許多神話傳說,記載著虔心求道之人,上山下海求仙學道,最終偶遇神仙,或入仙山仙洞,最終修得圓滿。《廣異記》裡就有這麼一段誤入仙地的故事,但闖入者卻是一群盜賊。他們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呢?
  • 古今中外奇特的避疫方式,是神話還是更高的科學?生物學家的發現顛覆令人大開眼界。原來這樣做,才不怕瘟疫找上門。
  • 國畫
    身為地方官,他的母親卻擅自開倉放糧。但他不但沒受罰,反而受皇帝重用,這是怎麼回事呢?
  • 孟良是楊延昭手底下的一員勇將,他身負家傳武學,力大無窮,擅長使用一對大板斧,在戰場上罕逢敵手。在評書、小說描述中的的孟良僅是個勇猛的戰士,缺乏將才,然而在傳說中的故事的描述卻是粗中有細,一度還單獨擒住遼軍的大將大鵬呢!
  • 韓伯俞被母親杖打,卻為母親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見絲隨染料而變色,悲嘆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 王蘭英又是在後方緊追不捨,約莫跑了數里,到了子牙河邊一個渡口。楊延昭心想:好極了,渡口想必水較深,有機會脫身了。他騎著白龍馬越過渡口碼頭,準備涉水而過,然而這次白龍馬跳入河中,卻是飄於水上,動也不動。
  • 南朝時期,文廣通追趕一隻中箭的大豬,竟然來到了一個猶如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他在那裡見到了漢朝高人,以及玄學奠基人。他在那裡只待了一會兒,人間卻已過了十二年。那個引起這場奇幻之旅的罪魁禍首——大豬,又和文廣通有什麼因緣關係?
  • 楊延昭離開小王都村後,騎馬返回軍營,這時聽到了後方有人叫他:「將軍留步!請先停一會兒。」他回頭一看,王蘭英騎馬快速地追了上來。
  • 王蘭英是楊延昭的第二位妻子,因父親為北漢名將王懷之故,也稱為王懷女。她天生神力,又被金刀聖母(也有一說為驪山老母)收為徒兒,武藝高強,在當時幾乎無人能敵。然而她與楊延昭又是如何結為夫妻的呢?這就得說起在當地流傳千年的一段情緣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