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AI寫判決?台民團憂3風險

人氣: 1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3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常懷仁台灣台北報導)根據媒體報導,司法院建置AI系統寫判決,並預計在九月底前上線。對此,全國律師聯合會、台北律師公會、台權會、司改會9月26日舉行記者會表示,這有判斷錯誤、複製系統偏誤、司法信任等三大風險,並提出資訊充分揭露、加強風險評估、強化社會溝通等呼籲。

關於上述三點呼籲,首先,資訊充分揭露,應說明AI生成系統建置、監督訓練的範圍與方式;再則,加強風險評估,應審慎評估AI生成系統使用方式,避免判斷錯誤、複製偏誤及司法信任風險;其三,強化社會溝通,應召開公聽會、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使用AI規範後,始開放法官使用,勿讓系統「先上線後補票」。

至於三點風險,司改會數位法小組召集人林俊宏表示,判斷錯誤的風險,目前AI的正確率仍有疑問,但AI提供的訊息常會讓人們有「幻覺」,以為是對的;AI也可能會複製偏誤的部分,若過去判決有歧視、偏誤狀況,所以產生出來的判決,也必然會有偏誤,AI會放大也剝奪法官的判斷能力跟狀況。

林俊宏繼續提到,司法信任風險,若使用AI進行判決,人民對於司法的信任度,將會產生疑問,因為無法判斷哪些東西到底是AI做的,哪些是法院自行判斷的,而且判決時也要觀察個案具體狀況,很多情況的判決必須回到人的感官、生活經驗去判斷、分析,這不是AI可以取代人類法官的。

台北律師公會人權委員會委員陳又新表示,如果AI學習的資料庫都是既有的判決書,等於舊有的判決都是對的,都是值得學習的,在這前提下,臺灣司法從現在開始就該全部停下、未來不會再有進步及改變。

「這是我們所認同的嗎?」陳又新質疑,是否會不斷加深很多錯誤的觀念及可能既有的偏執?若AI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找出跟過往判決不一致的地方,挑出過往判決的錯誤,它可以這麼做嗎?AI的價值觀是如何產生的?想法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這完全無法經過檢驗。

陳又新強烈反問,AI憑什麼擔任法官的角色?它具有《憲法》上所允許的法官資格跟權力去做出對既有判決的挑戰嗎?它是法官嗎?是人嗎?通過國家考試嗎?價值觀經過檢驗嗎?為何可以挑戰既有判決?◇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