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美國人的美國夢 養老金是關鍵?

人氣 3540

【大紀元2024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言綜合報導)許多美國人渴望公司能夠向員工提供養老金,以保證他們退休後生活無憂。

其中包括薩拉‧錢伯斯(Sara Schambers)。她是福特汽車第四代工人,也是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成員。她的祖父母在退休時有經濟保障。而她在2012年獲得永久職位後,卻沒有享有同樣的福利。

錢伯斯週三(2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聽證會上對參議院領導人說:「如果沒有養老金和退休後醫療保健,人們在工作30年後離開公司時只能聽到一句,『祝你今天愉快,希望股市不要崩盤。』僅此而已。」

此前一天,美國國家退休保障研究所(NIRS)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美國人越來越擔心退休問題。83%的人表示所有雇員都應該有養老金,以便在退休後能夠獨立,自立更生。

轉向401(k)

福特發言人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向CNBC表示,公司「為我們以UAW為代表的員工提供了非常有競爭力的401(k)計劃」。

「公司繳納員工基本工資的10%,再加上每小時工作1美元(每年上限為2,080小時),員工無需繳納任何費用。」她說,如果計劃參與者想最大程度地減少股市波動風險,他們可以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方案。

在過去四十年中,美國非政府雇主一直在從提供養老金(也稱為固定福利計劃)轉向固定繳款計劃,例如401(k)計劃。

根據NIRS的數據,目前,79%的美國人表示美國正面臨退休危機,而2020年這一比例為67%。

新社會研究學院經濟學教授、《工作、退休、重複:新經濟中退休的不確定性》一書作者特蕾莎‧吉拉杜奇(Teresa Ghilarducci)向CNBC表示,所有家庭的退休儲蓄中位數僅為39,000美元。

由於缺乏足夠的退休資金,許多美國人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

吉拉杜奇週二在NIRS活動上表示:「雇員們希望能夠選擇是否退休,只有擁有足夠的退休金,他們才能做到這一點。」

然而,在參議院週三的聽證會上,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比爾‧卡西迪(Bill Cassidy)指出,回歸養老金可能不一定對現在的工人最有利。

養老金?401(k)?

養老金通常根據雇員的工資和服務年限等因素支付終身退休金。雇主負責代表雇員進行投資,包括承擔是否有足夠資金支付所欠福利的風險。傳統上,享受養老金的雇員退休後每月都會收到穩定的支票,但也有一次性發放計劃。

相比之下,401(k)計劃和其它固定繳款計劃大多要求員工監督他們的繳款和投資選擇。雖然雇主可以通過等額供款或自動提示員工儲蓄的功能幫助員工,但員工退休後最終能獲得多少收入卻是未知數。

隨著養老金向401(k)計劃轉變,為退休儲蓄的責任也從雇主轉移到了工人身上。

NIRS的新研究顯示,超過四分之三(77%)的美國人表示,沒有養老金使得美國夢越發難以實現。

然而,其他人認為轉向固定繳款制度成功地幫助美國人創造了財富。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雷切爾‧格雷茲勒(Rachel Greszler)指出,美國人已累積了41.5兆美元的通脹調整後退休資產,在過去35年中增長了330%。

「如果管理不當,固定福利計劃最終可能會變成龐氏騙局。」格雷斯勒在週三的參議院聽證會上指出,社會保障和多雇主養老金都無法按照承諾支付福利。

她說,社保金在未來十年面臨資不抵債的局面,如果國會不儘快採取行動,可能會導致福利金全面削減20%以上。格雷茲勒認為,為了加強社會保障,普通美國家庭每年至少要多繳納3,000美元的稅款。

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卡西迪在週三的聽證會上進一步指出,聯邦政府提供的養老金福利包括五年的歸屬期,這可能會使那些頻繁跳槽或被公司解僱的工人無法參與其中。而像401(k)這樣的固定繳款計劃則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之間流動。

恢復養老金?

一些雇主正在考慮恢復養老金,特別是IBM從401(k)匹配轉向了固定福利繳費。

然而,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分析發現,「只有少數」其它大公司可能會效仿IBM的做法,重啟其固定福利計劃。

儘管如此,這並不妨礙汽車工人錢伯斯希望在下一輪工會合同談判中恢復養老金。

「我們的下一份UAW合同將於2028年到期。」錢伯斯告訴CNBC說,「我們已經準備好為真正的退休保障、養老金和退休後的醫療保健而拚命奮鬥。」

根據新報告,通脹持續之際,美國人擔心退休後的長期護理費用。其中,87%的人普遍擔心費用上漲;80%的人擔心長期護理費用上漲;86%的美國人擔心退休後醫療保健費用會上漲;75%的美國人擔心退休後住房費用會上漲,66%的美國人擔心獲得清潔和烹飪等日常家務幫助的費用上漲。◇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社保退休金夠用嗎?減少退休生活成本的方法
聯邦退休金不再投資中國及香港 美議員表示讚揚
美國稅局:老年人未及時提取退休金將被罰
退休金越早存越好 退休儲蓄怎樣規劃最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