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廉價商品湧入美國 國會討論安全監管

【大紀元2024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美國國會3月1日召開聽證會,討論如何應對大量廉價中國商品的挑戰。這些商品主要通過電商平台,利用800美元的免稅限額,直接進入美國市場,繞過了關稅和監管。聽證會上,多位專家和官員就中國消費品的安全、監管和供應鏈等問題發表看法,為將來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美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23年通過海關進入美國的小型包裹數量,首次超過十億。與2015年相比,八年來增幅為646%。而中國已成為這些零售包裹的最大來源國,安全問題引發關注。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副主席格拉斯(Kim Glas)在聽證會上指出,美國目前實施的de minimis(拉丁語,意為「法律不問瑣事」)規則允許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國際郵件免稅進口到美國市場。這導致了每天近400萬件這樣的小額包裹運送到美國,增幅達30%,對美國邊境監控產品安全構成挑戰。

她說,這些包裹在抵達美國後,面臨「最少的檢查、提供最少的資訊,挑戰美國在邊境監管產品安全的能力,同時導致執法機關無法追查不安全產品的違規者」。她認為,電商成為免稅市場的快車道,這股洪流不僅對美國製造商和勞工構成威脅,也破壞了消費者安全法和貿易法。

201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免稅待遇門檻從200美元增加到800美元。自此以後,美國消費產品進口包裹數量激增。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數據,2018至2021財年間,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出貨總數增加了約90%。在同一時期,根據2022年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的報告,約60%的這類小額包裹出貨來自中國。

電商平台的崛起和這種新消費模式幾乎使美國政府長期執行的消費產品安全控管機制失效。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的進口監察辦公室主任James Jehol表示,由於這類小額包裹進入美國時的數據要求較少,他們無法利用其風險評估方法(RAM)來確定哪些商品應該被檢查。此外,CPSC工作人員駐守在大型商業出貨抵達的入境口岸。這些免稅小包裹通常透過快遞和國際郵件設施進入美國,而CPSC在這些地點的覆蓋範圍有限。

美國公共利益研究集團消費者監督項目主任默里(Teresa Murray)則關注了玩具的安全問題。她表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玩具,一些在線賣家聲稱自己位於新澤西州代頓或加州奧克斯納德,這兩地擁有大量的國際轉運倉庫。但實際上,這些產品來自中國。

她指出,這些包裹在海關通常不會被檢查,因此賣家可以銷售危險、仿冒、非法的產品,而不用擔心後果。她還說,在網上,消費者可能買到已經被召回的玩具,而且很難追究責任。2023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召回了23種玩具,其中19種在中國生產。另外,每年約有20萬人因玩具受傷而在急診室接受治療。

她提醒「做父母的,不要以為只要有東西賣,就一定是安全的。這種想法往往大錯特錯。」「因為太多的國內外製造商、進口商、分銷商和零售商,要麼不了解安全標準,要麼根本不在乎。」

出席聽證會的律師丹哈里斯(Dan Harris)說,相較於其它如墨西哥、越南等進口國願意努力和美國維持良好的貿易關係,中共政府並不在乎產品監管問題,而「只在乎共產黨政權是不是穩固」。

他表示,中共政府對芬太尼等問題漠不關心。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他們不在乎。相比之下,其它國家如墨西哥、越南、巴基斯坦、泰國等,更在乎美國對他們的看法。

他說,「除了直接禁止中國產品,我沒有其它有效的建議。雖然我們可以討論給予美國消費者追索權,讓他們可以起訴在美國運輸大量次品鋰電池的公司,但這並不能解決我們永遠無法糾正的問題。我們可以點名一家中國公司,但他們隨後可能會變成另一家公司,我們無法阻止,等我們發現時就為時已晚了。」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中國包裹蜂擁入美 800美元免稅限額惹議
美議員籲阻希音上市 除非披露中國營運風險
點名速賣通和Temu 美議員促管制中國免稅包裹
進入美國包裹量激增 因小額豁免條款漏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