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十周年 台港民運青年暢言時代意義

人氣 154

【大紀元2024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台美文藝協會(TAAC)自3月15日起在紐約市曼哈頓推出為時一個月的「太陽花十周年」特展,3月30日更邀請太陽花運動的前線參與者陳為廷、林倢、施懿倫,以及流亡英國的香港雨傘運動青年領袖張崑陽主講「香港與台灣的未來」,聚焦10年前在台、港發生的大規模民運事件對於年輕參與者的時代意義,以及身分認同的影響。

為了反對時任台灣執政黨的國民黨與中國(中共)政府簽訂服貿協議,陳為廷曾參與衝撞占領立法院。陳為廷在座談會中表示,早在2014年爆發太陽花運動前,他從2008年就開始關注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政治議程,也就是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的框架下簽訂服務貿易協定後,接著簽貨品貿易協定,並推動兩岸和平協議。

圖中由左而右為:施懿倫、張崑陽、陳為廷。(林宜君/大紀元)

陳為廷指出,台灣在太陽花運動後出現三方面的轉變,一是阻止台灣升級與中國在政治與經濟上的合作,二是提升台灣年輕人的從政熱度,三是台灣的經濟不再一味依賴中國。

施懿倫則補充,經歷太陽花運動後,台灣原本有機會出現更多左翼或自由派的力量,打破只有藍綠執政的政黨環境,但是今年大選的結果顯示如此勢頭已經不再。

太陽花運動後,香港也發生了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對於張崑陽來說,2014年是他產生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的重要一年。張崑陽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時,他還是個就讀私校的愛國青年,認為北京奧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能耐。

但是2014年之後,張崑陽表示他感到既然北京政府並不尊重香港人的感受,「為何還要當中國人」?港警在雨傘運動中使用催淚彈驅趕示威者後,香港人也開始有關身分認同的辯爭,而「Hong Konger」(香港人)的說法就是近幾年才出現的。

圖中由左而右為:TAAC董事黃再添、施懿倫、張崑陽、陳為廷、林倢。(林宜君/大紀元)

近十年來,美中台關係出現明顯變化,主要在華府活動的林倢表示,她在2016年赴美進修時,華府因為不滿川普當選的情緒,當時很少美國人會想與她談論台灣,甚至聽聞太陽花運動有占領立法院的行動時,還出現台灣人「反應過度」或是「為何要如此反對中國」的質疑聲。

林倢指出,華府當時仍採取只要在經濟上幫助中國,就能實現中國民主化的想法,這在之後幾年已經證明是錯誤的,而現在則有很多國會議員視台灣是美國的最佳盟友。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TAAC成立十周年 將展出「人民的運動:太陽花十周年」
太陽花10週年 學者:重啟服貿將衝擊500萬服務業員工
矢板明夫:太陽花運動救了台灣
台政要回顧318十週年 太陽花助台走進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