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超中國大陸 成台灣最大出口目的地

人氣 3989
PlayListen to More News

【大紀元2024年05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在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日趨加大且美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台灣正在離開中國市場,轉而向美國靠攏。今年第一季度,美國首次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台灣出口商品的最大目的地。專家表示,中共對台灣的打壓政策反倒將台灣推開。

全球最大的電腦芯片製造商台積電上個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擴大至650億美元後,台灣半導體公司京元電子表示,將結束在中國大陸長達20年的經營。

台灣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台灣向美國出口了價值246億美元的商品,而向中國大陸出口了價值為224億美元的商品。這是自2016年推出可比較數據以來,美國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商品目的地。

專家: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份額恐會繼續下降

去年,台灣對美國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和電腦設備出口額比2018年增加了兩倍多,達到近370億美元。這不僅僅是科技問題:2018年至2023年間,台灣向美國出口的木薯及其替代品(珍珠奶茶的關鍵成分)增加了兩倍多,並且正在出口更多的水果、堅果和養殖魚類。

據美聯社報導,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洪川(Hung Tran)表示,最近的貿易數據反映出「台美都在調整貿易方向,以降低來自中國的風險」。

台灣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從2020年的約44%下降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不到三分之一。洪川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動,而且我認為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份額可能會繼續下降」。

台灣大幅削減對華投資 增加對美投資

台灣經濟部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已降至二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減少近40%至30億美元。而台灣去年對美國的投資猛增九倍,達到96億美元。美國和台灣去年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目前正在談判下一階段。美國國會議員也提出了一項法案,結束對在美台商和工人的雙重課稅。

美聯社說,這些變化是在中美關係緊張加劇之際發生的。這表明台灣在努力減少對北京的依賴,使自己免受中共的壓力,與此同時與其最強大的盟友美國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這種轉變也發生在中國經濟增長疲軟以及全球企業在經歷了COVID大流行供應中斷後紛紛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之際。

報告援引美國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Daniel Kritenbrink)的話說:「一切的動機都是……希望建立台灣​​的威懾能力和韌性,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支持維持(台海)現狀並阻止中國(中共)試圖對台灣採取行動。」

美國商務部4月8日宣布,將向台積電提供66億美元補貼,用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先進半導體生產。目標是使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在2030年之前生產出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最先進芯片。

除了在美國的投資外,台積電也向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堅定支持者日本投資。台灣企業富士康(蘋果的主要代工商)正在印度建立製造能力,而另一家生產iPhone和電腦零件的台灣企業和碩正在越南投資。

專家:中共黨魁的決策戰略上愚蠢 反倒將台灣推開

儘管中共沒有統治台灣一天,但一直宣稱對台擁有主權,並在近年來加大對台施壓,還揚言不排除武力統台。台灣政府則表示,只有台灣人民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台灣政府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也在提升與美國和美國盟友的關係,這引發中共的不滿。中共隨即利用經濟槓桿作為報復。北京限制大陸遊客前往台灣旅遊,並暫停進口台灣海鮮、水果和零食。2021年,中共還禁止進口台灣的鳳梨。

外交政策研究機構「太平洋論壇」名譽主席拉爾夫‧科薩(Ralph Cossa)表示,北京的行動反倒有助於將台灣推開。

科薩認為,中共黨魁的許多決策在戰略上是愚蠢的。習對台灣商人進行的忠誠度測試以及其它高壓商業行為和決策,是台灣政府對華保持距離政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將繼續推行蔡英文的對華政策。

專門從事半導體測試和封裝的台灣公司京元電子4月26日宣布,將出售其在中國蘇州一家合資企業價值6.7億美元的股份。副總經理及財務長趙敬堯當時表示,近年來地緣政治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版圖造成衝擊,加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科技限制及貿易實體清單、部分產品禁售的措施影響,半導體製造在中國大陸的生態環境產生變化,市場競爭日趨嚴峻。

責任編輯:林妍#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台海軍司令:台美雙邊協同作戰能力與時俱進
台海軍強化制海戰力 將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
美中防長通話後 美軍P-8A巡邏機飛越台海
台海局勢緊張 德國派遣兩艘軍艦前往印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