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AI於人是福是禍?

人氣 452

【大紀元2024年05月18日訊】關於AI(人工智慧)的討論愈來愈熱,發展AI產業各國都不落人後,希望能一馬當先。不過,雖然不得不費心費力研究發展AI,但對AI於人是禍害的憂心卻也愈見高漲。

巴菲特害怕AI精靈

5月4日,美國傳奇投資人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就對AI的潛在危害發出嚴厲警告,他將AI的潛力與核武器聯繫起來,他說:「當我們開發核武器時,我們讓一個精靈從瓶子裡跑了出來。那個精靈最近在做一些可怕的事情,而這個精靈的力量讓我非常害怕。我不知道如何將精靈放回瓶子,AI也有些類似。」他也提到利用AI進行詐騙的潛力,並警告說,AI詐騙可能成為一個大的「增長行業」。他指出,AI技術能夠複製逼真和誤導性的內容,試圖讓金錢流入壞人手中,詐騙者會利用AI語音複製和深度偽造技術來操縱視頻和圖像,冒充某個人的家人和朋友索要錢財或個人信息。

巴菲特舉例說,詐騙者複製某人女兒的圖像,並假借這種關係告訴此人,這是你的女兒,剛剛出了車禍,需要5萬美元的電匯。他進一步提到AI的深度偽造技術說,他看到過有人使用他的肖像,但「傳遞的信息絕不是來自我」。

幾乎在同時,奧地利外交部長查倫伯(Alexander Schallenberg)也在一場「自主武器系統會議」上,說「AI是我們這一代的奧本海默時刻。」指的是,當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成功發明原子彈,為美國和同盟國帶來二戰勝利,被稱為「原子彈之父」。不過,奧本海默目睹原子彈給日本帶來的災難,以及對地球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痕,讓他思考自己幫助發展原子彈的決定是否正確。

沙倫伯格表示,「人類正走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自主武器將布滿整個世界的戰場上。目前無人機、AI相關的機器正布滿整個戰場,而我們也面臨著法律、道德和安全上的問題。」

他說,現在全球急迫地需要在AI領域上做出一致認同的國際規則和規範,以防止AI因錯誤和極端的偏見出現失控的行為,導致人類滅絕和大量死亡。人們需要確保(武器)是由人類來掌控,而非AI。

日本電腦工程師清原仁(Kiyoharajin)對於沙倫伯格的話表示贊同,但強調,「遵守道德才是保證人類不會走向自我毀滅的唯一途徑,若道德跟不上武器或科技的發展,就容易使人們迷失,從而忽略安全意識。」

「殺手機器人」是繼火葯、核武之後第三波「戰爭革命」

其實,早在2016年8月21日,美國、丹麥、加拿大和法國等26國人工智慧(AI)及機器人企業的專家和領袖,就發表連署公開信,警告「殺手機器人」等AI自主武器將繼火葯、核武之後,帶來第3波「戰爭革命」,要求聯合國全面禁止發展。而幾乎在同時,北韓又發射飛彈直搗關島,更進而試爆氫彈引爆6.3強震,這正呼應這封連署信所憂慮的「戰爭革命」。

我們知道,諾貝爾在19世紀發明火葯,結果被用來作為殺人武器,並且讓戰爭更為殘酷,死傷者更眾,毀滅性更高。諾貝爾被論定為憑發現新殺人方式以致富的「死亡販子」,他為了贖罪乃在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希望激勵物理、化學、醫學科學的改善、發現和發明,並激發文學的創作和對人類和平的努力,目的就在造福人群。

不過,人類的科學此後果真快速進展,科技也飛躍猛進,人的生活固然更為便利,但核能、原子彈的出現,卻也讓戰爭更殘酷,而「第2波戰爭革命」的核武競賽、核能的傷害歷歷在目。如今人工智慧的狂熱,其將帶來的風暴連這些高科技頂尖專家都提心吊膽,而毀滅和末世的恐慌又再升高,於是「科技發展」真是進步的表徵嗎?科技帶給人類是福或是禍?的疑惑又浮上世人心頭。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近十年前就說,AI在太陽能、電動車和太空探索等方面的進展保持樂觀,但AI武器將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他認為,雖然各界普遍了解該種武器毀滅力量強大,但少有人正視其威脅早已迫在眉睫,「數年內就可能達成實際部署和應用」。

回歸傳統找回倫理道德

進一步說,現代科技的進步提高物質享受,是否會腐化人心?尤其金錢遊戲出現以後,求利的慾望更加速人心的腐化。再加上電腦的威力,讓人際之間的來往、交流,已被資訊網路替代,人與人的直接交流愈見淡薄,「善的人性」也愈見消蝕。

在人心、道德沈淪下,科技愈進步,其禍害愈大,也凸顯現代人是不配使用高科技的,是會玩火自焚的,難怪連高科技專家都要出面呼籲禁止。只是,不往人心回升、尋回傳統的倫理道德上落力,是禁止不了的!所以,正如上文所引日本電腦工程師清原仁近日所強調的,「遵守道德才是保證人類不會走向自我毀滅的唯一途徑,若道德跟不上武器或科技的發展,就容易使人們迷失,從而忽略安全意識。」那麼,人類啊!就讓我們努力返本歸真,尋回傳統的倫理道德吧!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AI生成影音 以假亂真 專業作家:AI不應存在
AI熱潮避免兒少觸法 基警宣講4不 4態樣
AI或像人一樣對話? 專家警告將威脅人類
AI數位浪潮下 基隆邀學者探討親職教養觀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