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游揆:擴大就業計畫為掌握時效搶救失業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6日訊】行政院長游錫堃昨日在「搶救失業方案背後的思考」專文中,針對外界質疑公共服務擴大就業等計畫之提出等問題指出,政府在國際景氣復甦過緩,國內失業人口大量累積已趨成熟的時機,治本需要時間,轉型過程中的失業問題卻絕非小事。

據中央社1月5日報導,新聞局今天發佈行政院長游錫堃「搶救失業方案背後的思考」專文,游錫堃針對外界質疑公共服務擴大就業等計畫為何不早一點提出等問題指出,在國際景氣復甦過緩,國內失業人口大量累積,政府此時積極介入保護的時機才已成熟。

游錫堃文中指出,行政院提出「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及「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向立法院爭取特別預算,引起了社會熱烈的討論。雖然根據民調,超過六成的民眾支持,但還是有人懷疑動機,有人質疑結果,有的人擔心效率,有的人說會債留子孫。針對這些問題,行政院都曾說明過,但他希望能夠在這篇文章裡,說明對當前失業問題的整體思考,以及這兩個方案背後的價值觀。

他在文章中指出,解決失業問題的治本之道是振興經濟。「挑戰2008」十大投資計畫,就是要提升人才、產業、環境、人文,全面強化競爭力,讓台灣轉型成功。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將轉型為高科技的資訊社會,台灣將在全球重新定位,就業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游揆表示失業率的背後是千萬家庭的焦慮不安,他們無法等待,政府更不能坐視不管。

文章中說,先進國家的失業對策,早已從消極性的失業給付,轉為積極性的就業服務、職業訓練、創造就業機會,以協助勞工重返職場。台灣在民國八十八年初,才開始有失業給付,新政府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擴大失業給付適用範圍,以協助日愈增多的失業者暫度難關。

他指出,當失業率繼續攀高時,政府一方面重建職業訓練體系、強化就業服務,一方面推出永續就業工程,從九十年初到次年五月提供了兩萬五千個短期工作機會。雖然若干承辦團體執行不力或有弊端,但人數極少,而且都被查辦嚴懲,比起兩萬多個家庭得到幫助,利弊得失其實非常清楚;有人以訛傳訛地否定這個積極性的就業計畫,恐怕不盡公平。

游錫堃說,去年年底,經濟成長率雖然已經由負轉正,但大量的長期失業者,短期內,單靠市場力量恐怕不容易再就業,因此才決定「推出擴大公共建設」與「公共服務擴大就業」兩個計畫,來協助他們。

他表示,由消極性的失業給付,到積極性的協助就業措施,政府的政策不但呼應社會的需求,而且符合世界進步的潮流。有人認為,「擴大公共建設計畫」還會留下一些硬體,「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卻只是勞力雇用,船過水無痕,投資效益太低,不值得為此舉債。

但游揆認為,他的看法比較不一樣。長期失業會使人失去希望喪失鬥志,甚至永久退出職場,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莫大的損失。因此針對長期失業者提供臨時工作,以維持希望,再慢慢協助他重新投入職場,絕對是一項有價值的投資,可以減少家庭悲劇,拉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安定,所累積的是無形的「社會資本」,雖然無法直接以目前GNP的計算方式呈現出來,但絕非沒有投資效益。

此外,游院長說,「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要求各部會將施政計畫中將來要作的提前實施,將失業者的工作與國家建設結合,更富實質效益。如此費盡心思地設計一些對社會有價值(如將文書掃瞄建檔以落實電子化政府,或是平地造林以綠美化環境),對失業者也有價值(透過工作自我肯定)的工作項目,其實跟「挑戰2008」計畫中強調文化價值與環境生態一樣,反映著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觀點。如果真的是政策綁樁,政府只要發給更多的失業給付就可以了,又何必費力地提出這兩項計畫?

對於有人批評,這兩個計畫為什麼不早一點提出?游院長說,其實景氣剛剛開始下滑時,仍然應該先用正常的手段來提振經濟,只是現在國際景氣復甦過緩,國內又已累積了大量失業人口,政府積極介入保護的時機才已成熟。根據以往經驗,每年三到四月,失業率又會開始攀升,如果不及時防範,萬一失業情況失控,大量失業將導致消費減少,造成更多人失業。骨牌效應一旦發生,要將失業率壓下來就更困難。因此才決定必須儘速實施這兩項搶救失業方案。

他說,他被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說要有「溫暖的心,冷靜的腦」深深感動,施政當然必須以冷靜的腦來計算效率與效益,這些在兩個方案中都已經詳細規劃了;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以溫暖的心來感受經濟價值背後的人的價值。

游錫堃文中強調,當成千上萬的電話湧進各地的就業服務中心時,聽到了人民的呼喊。失業者需要工作,他們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我們能夠讓他們失望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