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持卡人信心瓦解 誰的錯?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報導)最近,消費金融,『卡』的事情,特別多!先是第一銀行現金卡,被持卡人盜領三千多萬;然後是泛亞銀行現金卡,也被溢領兩百五十六萬;再來是中華商銀和衣碟百貨台中館的信用卡聯名卡,委外業務單位的離職員工,把持卡人資料賣給不法集團、製成偽卡,造成其他六家銀行損失一百三十多萬;而台銀等至少七家銀行的金融卡被盜領,更讓全體持卡人的信心瓦解!

尤其台銀是老字號、又是百分之百國有銀行,在這一波盜領案中,受傷最重,到底國內的消費金融安全網,出了什麼問題?一連串關於『卡』的紕漏,誰的錯?以影響程度最廣的金融卡盜領案來說,先看銀行,銀行的心態要檢討。

國慶假日一有受害民眾發現,台銀先是不理;後來才透過立委施壓,獲得分行、進一步到總行、再進一步到主管機關─財政部的重視。銀行的心態一成不變,只會要民眾勤於更換密碼,卻從來不曾定期淘汰無人銀行的門禁刷卡機;銀行主動的要求持卡人,卻被動檢討自己的防護措施是否過時。台銀總經理李勝彥鞠躬道歉,門禁暫時解除。

再看主管機關財政部的責任。金融局長曾國烈在國慶假期之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就逢到立法院財委會備詢金融重建基金的議題,只不過,看到多家媒體用「盜領案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形容案情發展,曾國烈嚴正駁斥這是錯誤而且不負責任的說法。

財政部長林全也全盤引述曾國烈的看法,強調被盜領案件三十六件,金額三百七十八萬,和前一天週日在假日召開記者會的數字一樣,沒有增加。只不過,幾小時之後,財政部長林全改口了,不但兩度拒絕回答被盜領的數字,也不敢保証盜領是否只發生在十號當天,因為十一和十二號的假期也有可能發生盜領。金融局的官員也避而不答盜領案件和金額的最新統計,他們的說法是,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警方已經掌握特定的可疑對象。

什麼時候,金融局變得不講究數字?還是怕數字節節攀升,損了持卡人信心也就罷了,還丟了上頭長官財政部的威信?這個時候,財政部只能解釋「魔比道高」。財政部長林全說:無人銀行多年來要設門禁的規定,終於在碰到事情的時候,被動檢討是否可以全面解除。金融局長曾國烈說:行政管理的管理有紅蘿蔔和棒子兩種,財政部分別對最近闖禍的第一銀行、泛亞銀行、以及中華商銀,分別做出停辦新卡的懲處,可是對於程度更嚴重的金融卡被盜領案件,卻不打算做出任何處罰。

以被盜領最多的台銀為例子,財政部認為,台銀全案都有通報,民眾大加撻伐的部分,台銀後來也有改善,如果只是口頭警告,沒有意義。雖然財政部要求銀行全額保障存款戶的權益,存款戶被盜領似乎損失的是銀行,不過,銀行是公共事業,銀行的錢就是一般大眾存款的錢,也是投資這家銀行的投資人的錢。

金融紀律鬆散、資訊管理失靈,民眾成了最無力的待宰羔羊,靠銀行自律?靠主管機關監督金檢?還是靠祁禱事情別發生在自己身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