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羅賓遜女士談全球化對人權的影響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記者葉書行10月17日康州報導】十月十日和十一日,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於康州新港市(New Haven Ctiy)聯合舉辦全球化趨勢研討會,前愛爾蘭總統、前聯合國人權高級委員會主席瑪麗‧羅賓遜女士應邀出席,并作了題為「全球化和未來人權」的演講。

羅賓遜女士在開場白中表示歡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03年度和平獎授予伊朗著名人權活動家希林-伊巴迪律師。羅賓遜女士指出諾貝爾和平獎的意義在於昭示人們,應當用平和的、非暴力的方式處理矛盾,求得共識以避免沖突。她認為將此殊榮加於一穆斯林婦女,明确地表達了一個信息,即不論宗教信仰和性別,人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同時也間接地否定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歧視婦女、不尊重婦女權益的做法。

羅賓遜女士扼要地描述了當前世界的狀況,她認為國際貿易及交流增長的同時亦引起了沖突的加劇,比如宗教取向和世俗社會差异擴大、南北差距增加、貧富更加懸殊。在這樣一個繁雜的世界,市場利益、人文因素和思想沖擊交織在一起,處處充滿矛盾。如今全球面臨眾多的挑戰,比如經濟蕭條、不公正的事時有發生、恐怖活動猖獗、病疫滋生和環境惡化等等。在這樣的情勢下,人權往往會受忽略,所以應更加重視保障人權。這也要求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承擔起責任來共襄義舉。

羅賓遜女士認為愛滋病患者的權益和移民的權益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證。有些地區歧視婦女,以致患愛滋病的婦女得不到護理和治療,這客觀上亦加劇了愛滋病傳播。針對這一危害全球人類健康的疾病,各國政府都要制定相應的策略和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同時人們需要改變心態,不能歧視愛滋病人。

關於保護移民權益的問題,羅賓遜女士指出移民的目的包括脫离貧困、尋求机會等等,這些都是人權的一部分。但當前尚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員自由流動,以致有偷渡和人口走私現象的發生。由於身份的原因,非法移民往往是受到剝削和利用的對象,這可以說是新形式的奴隸制,保障這些人的權利是當務之急。

羅賓遜女士認為人權有國際共同的標准。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們可能有不盡相同的价值觀,但一些基本的人權原則是共通的,比如人人平等、不受歧視的公平原則。同時對各國政府的要求也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得守信用、負責任,
制定公平的政策保護人權。

羅賓遜女士強調人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益,保障人權是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責任,也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文化的差异和多元性、傳統的統治模式等等都不能作為侵害人權的借口。她進而說明全球化趨勢亦能促進各國政府更加守信義,同時也會加強國際組織間的合作以共同保護人權、維護宗教信仰自由和維持多元文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科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艾巴迪啟程返回伊朗
希臘法庭拒絕引渡俄羅斯財閥古辛斯基
張玉祥:為-----什-----么------!
【專訪】台灣律師公會理事長談起訴江澤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