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投票 梁朝偉勝出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14日訊】文字自由時報記者╱胡如虹、楊希文、段蓁蓁、王萱儀、曹玉玲、鄒念祖、李光爵、古明弘、葉文正

攝影記者╱沈昭良、陳奕全、李開明、陳建宏、潘少棠

 「無間道」裡的梁朝偉與劉德華從戲裡針鋒相對到戲外,除了一位堅守任達華的評審之外,梁劉兩大陣營始終僵持不下,評審誰也無法說服別人倒戈,直到第七次投票,力保任達華的評審棄守,梁朝偉才以「天生的戲感」拿下他繼「重慶森林」的第二個金馬影帝!

  既生瑜 何生亮

 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類評審,除了評審團主席王童外,還包括李烈、梁良、陳博文、曾江、駱以軍、盧非易、鴻鴻、英國動畫導演珍琵琳、德國導演莫妮卡楚特與日本影評人暉俊創三等十一位影人。

 「既生瑜,何生亮」,可以說是今年金馬獎評審團的最深感想。除了「最佳女配角」林美秀以十一票無異議通過,及「最佳女主角」吳君如以「瀟灑」兩字眾望所歸,迅速當上影后之外,其他重要獎項都花了一番工夫。

 「男主角部分最激烈,最痛苦。」這是王童一坐下來解釋評審過程的第一句話:「我們總共投了七次,前面六次都平手,後來是有評審倒戈,才讓梁朝偉出線!」

  劉德華 不得了

 其實在這個漫長的對決過程裡,評審一致認為劉德華「不得了,跟以前比較跑得很快,表演看得出來很有進步,而且看不出痕跡。」不過,競賽就是要分出勝負,梁朝偉最後「因為角色關係,有幾個點比較優越,他也把細膩度說得很清楚。」再加上他「天生的戲感」,終於甩開劉德華的苦苦相逼,拿下他的第二個金馬獎影帝獎座。

 不過有一點較有爭議的是,在評「最佳新人」時,評審因為實在無法在鄭智允與王寶強間作取捨,認為「新人對電影的未來很重要,為了怕影響兩人前途,可能不得獎就不再演戲了。」所以評審幾經討論,投票同意新人雙掛。

 那麼,為什麼梁朝偉與劉德華不可以雙掛影帝呢?王童表示,他們在討論時完全無人提及影帝雙掛,畢竟影帝是個重要的獎項,他幽默的比喻道:「影帝就像槍戰片,如果有兩把槍就不好了!」

  無間道 最整齊

 「最佳影片」部分,評審也有若干爭執。王童表示,一般認為「最佳影片」應該是要十全,技術與表演要兼顧,雖然每一項成績不見得要最高,但水準要最整齊,這就是「無間道」後來擊敗「不散」的原因。

 「『無間道』關於人的問題,已經超越過去的商業片,對於臥底或黃秋生等人的心理狀況描寫,有往深度去。『不散』平均分數都不如『無間道』那麼高分。」但王童也一再強調:「阿亮是優秀的電影人,光以導演風格來說,兩者不相上下,但影片要看整體。」他還補一句說:「『PTU』第一輪其實與這兩部影片打成平手,『PTU』也是很整齊,只是沒有上片。」

 評審在「最佳導演」的判斷基礎與「最佳影片」相同,「整個空間來看,劉偉強與麥兆輝在場面調度上的難度比較高,但不代表阿亮不好。」王童說。

  男配角 大逆轉

 最後一個比較難產的是「最佳男配角」,黃秋生在第一輪時還輸陳慕義,但到了第四輪卻逆轉連莊「最佳男配角」。王童說評審委員後來認為「黃秋生演戲的火候已經到了,他的眼神很好,極細膩;陳慕義則是台灣喜劇味道演員,有新的文化表演方式,是個可以鼓勵的演員。」於是老幹擠掉新枝,陳慕義以後再來。

 身為電影人,王童對幕後人員的用心深有感觸。例如在談到「最佳剪輯」陳勝昌時,他就說:「剪接師剪片的節奏不是看動作而是看情緒,而情緒剪最好的就是『不散』。越簡單的東西是越難的,不多的鏡頭可以剪出這麼多的感覺,這除了手上的功夫外,還要有腦子與心裡的功夫。」

 同樣的,今年獲得「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與「最佳攝影」的廖本榕,光靠他在「不見」裡一場陸弈靜在公園裡找孫子的長鏡頭處理,就讓評審讚不絕口。「光看那場戲就知道他的馬步蹲得好。」王童說:「鏡頭可以跟到演員情感的焦點跟得那麼準,沒有靠布景、燈光等修飾出來的東西。那場戲沒有基本功,或是光圈跟不好是沒辦法看到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馬40】蔡康永、鄭裕玲 超級比「衣」比
名導吳思遠建議香港金像獎追授柯受良
(組圖) 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  星光大道報導
王寶強和鄭智允雙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