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開戰進入倒數安全與經濟戰略利益擺中間

標籤:

【大紀元3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曾淳良特稿)美伊開戰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從安全、經濟等戰略利益的角度來看,美國對伊拉克發動反恐戰爭,既可剷除﹁邪惡軸心﹂國家的威脅,更可控制伊拉克和整個中東的石油資源,兼具雙重戰略利益。

  九一一事件後,國際恐怖主義成為美國最急需對付的現實威脅,迫使布希政府對其全球安全戰略作出相應調整。包括落實﹁四年國防評估﹂的建議:在亞太地區尋找更多軍事基地或使用權,如樟宜軍港、金蘭灣等;以東北亞和西南亞兩個特殊地區為主要目標;防止亞太地區出現一個﹁具有可觀資源的軍事競爭對手﹂,暗指中共。

  而由海珊領導的伊拉克政權,是美國布希政府認定的﹁邪惡軸心﹂國家之一,此外,還包括伊朗、北韓、敘利亞、利比亞、古巴等國。布希總統很明顯已將這些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列為反恐戰爭的重點打擊對象。

  從安全戰略的角度來看,美國一旦下定決心要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將是義無反顧,即使沒有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也不是問題。布希政府甚至認為,海珊根本不會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與要求。在美國持續推動的反恐戰爭中,剷除邪惡軸心國伊拉克這個心腹大患,將可消除其對美國全球安全戰略可能帶來的新威脅。

  美伊開戰後,美國將有哪些可能的經濟戰略利益?據北京外交觀察家分析,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反恐戰爭如果進展順利,且獲得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不僅可以迫使海珊下台,招降伊拉克,還可以控制整個中東的石油資源。

  據統計,目前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約為一千四百億噸左右,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儲量最大,為三百五十多億噸;伊拉克為一百五十多億噸;科威特為一百三十多億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為一百二十多億噸。阿拉伯國家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百分之六十二,僅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拉克四國的石油儲量就分別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百分之五十四。

  顯而易見,如果美國能夠推翻海珊政權並控制伊拉克局勢,就等於﹁守住一個大油桶﹂。在當前的世界能源格局中,美國離不開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目前美國每天石油需求量約為兩千萬桶左右,而其產量不足一千萬桶,每天需進口一千萬桶石油。

除了反恐的安全目的外,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經濟戰略價值,不言可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橙子漲價供應短缺 橙汁商擬換一種水果榨汁
美議員促政府調查6家支持伊朗中企
【菁英論壇】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質疑圖利開發商 紐約市五區居民反彈「應許城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