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影帝架子 姜文身為評委暢談戛納之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電】享譽全球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本周迎來了其56歲的生日。作為本屆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的評委,姜文的戛納之行受到國內輿論的熱情關注。在電影節開幕后不久,本報記者同姜文在他下榻的戛納瑪蒂尼茲飯店如約相會,并請他就戛納電影節和中國電影的發展等問題談了談自己的看法。

  姜文沒有“影帝”架子

  早就听說姜文處事低調,不愿同媒體打交道。但通過最近几天的接触,記者并沒覺得姜文有傳聞中的明星架子。最早一次見到姜文是在電影節開幕當天的評委會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當時向他提了3個問題,但被主持人砍掉了兩個。為此,記者在新聞會結束后遞給姜文一張名片,希望有机會同他再聊一聊。沒想到姜文不僅答應找机會單獨碰面,而且還把他在戛納的電話號碼給了我。由于姜文每天審片任務繁重,日程變數較多,我們的約會時間也一拖再拖,但姜文每次都會打電話來約定下一次的見面時間。“耳听為虛,眼見為實”,如果沒有同姜文打過這樣的交道,我是很難想像貴為戛納電影節評委的“影帝”會對記者如此謙和。

  評委給參賽者“制造”緊張

  據中華网5月22日報道﹐記者去年采訪過上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楊紫瓊,本想請她談談評委在電影節上有哪些工作,但由于時間問題沒有來得及問。為此,記者希望姜文能介紹一下相關情況。姜文表示,嚴格地講,他作為評委在電影節期間是不能接受記者采訪的。他說,電影節給他發的邀請信上有一行粗體字,要求評委在電影節期間避免同媒體接触。他在到達戛納后,電影節組委會也專門給他打過電話,強調不要跟媒體談及評委會內部的事情。姜文表示,他們的任務就是把正式競賽單元的20部參賽長片看完,并從中選出“金棕櫚”的獲得者。電影節雖然不強迫評委必須在統一時間看片,但他們每次去電影宮看片時都得“打卡”,類似于國內的考勤表。當被問及評委是否有單獨的看片地點時,姜文稱,他迄今都是在電影宮的放映大廳里同觀眾一道看片的,因為這樣的環境更适合欣賞每部電影。

  同2000年帶著自己的片子來參賽不同,今天的姜文已是掌握參賽影片命運的評委會成員之一。作為導演和評委來戛納的感覺有何不同?姜文曾在記者招待會上幽默地說,作為導演來戛納,能夠感受到來自評委會的壓力,而現在當了評委,就可以給別人施加壓力了。他說,雖然一些參賽影片的導演和演員在結果揭曉前會顯示其平靜的心態,但大家都難以擺脫一种競賽心理。盡管評委在頒獎前不會透露任何信息,但在整個電影節期間,參賽人員會不由自主地閱讀有關影評,還會打听各劇組是否收到了閉幕式的邀請,有几份邀請,因為誰得到的邀請多,就意味著誰的獲獎可能性大。這些都會在電影節上制造一种緊張的气氛。

  集體創作巴黎愛情故事

  早听說姜文此行還擔負著一部有關“巴黎愛情故事”的拍攝任務,記者請他透露了一下相關內情。据介紹,他執導的《鬼子來了》一片在2000年獲得戛納電影節“大獎”后,一位制片在巴黎邀請他參加一項合作拍攝計划。該計划邀請了包括伍迪艾倫在內的世界20位著名導演,每位導演以巴黎的一個區為拍攝背景(巴黎正好有20個區),制作一部5分鐘的愛情主題片,加上字幕6分鐘,由此組成一部名叫《巴黎,我愛你》的影片,拿到戛納來參展。制片人對每個導演的投資都是10万到15万美元,導演、攝影師、編劇的片酬也一樣,惟一不同的就是路費,大家住的地方不同,來巴黎的机票也自然不一樣。姜文表示,這個制片人很聰明,因為總共200多万美元的投資通常請一個著名導演都不容易,再加几個名演員則更不可能。但他這個“化整為零”的方式反而吸引了20位導演,据說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導演都拍完了,不過大家仍相互之間保密。當談到他那一份時,姜文說分給他的是包括中國城在內的巴黎13區,他將在近期開拍。

  倡導嚴格認真的創作作風

  自1985年出演《末代皇后》以來,不僅成功地扮演了許多電影人物形象,還執導過兩部頗具影響力的影片。為此,記者問他更喜歡做演員還是做導演。姜文表示,他沒有刻意思考過這個問題,但他覺得自己執導的片子由于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因此相對更有感情一些。

  有媒體曾稱,姜文的性格固執,拍片時經常過多地自我發揮,因此更适合做導演。對此,姜文說,他在戲劇學院上學時,“人藝”的老師就跟他們講過,把自己的臉隨便交給化裝師的演員是不負責任的演員。無論在戲劇學院還是在“青藝”演出話劇時,他都有一個感覺,即導演和演員之間沒有一條明顯的職能界線。他認為,好的導演應該注重發揮演員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畢竟角色需要演員本人來刻划。他還引用德尼羅主演《憤怒的公牛》和達斯汀霍夫曼的例子來說明演員自己把握角色的重要意義。姜文認為,把導演置于一個至高無尚的位置是一种封建的觀念,導演和演員是一种合作的關系,相互之間的磋商和探討是很正常和必要的。姜文由此說,有人認為他個人想法太多,不适合當演員,其實不然,想法多的人最适合當演員。

  記者在准備這次談話時發現一個有趣的悖論:一方面姜文給外界以固執己見和缺乏浪漫的印象,而另一方面他又同浪漫法蘭西有著不解之緣,不僅有位法國妻子,還是戛納的貴賓。姜文則認為,固執和浪漫并不矛盾,如果法蘭西文化和藝術不講究精益求精的原則,就不會有今天的法國。姜文說,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陽光燦爛下的日子》描述的是一個很浪漫的故事,但這部浪漫之作是建立在固執的創作態度之上。他認為,馬馬虎虎、不負責任的態度小則會影響一部電影的拍攝,大則能阻礙社會的發展。

  中國電影需要進一步走向世界

  對記者這樣的外行來講,似乎電影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一方面,《霸王別姬》等中國的藝術影片多次在倡導“作家電影”的戛納電影節獲獎;另一方面,《英雄》、《不見不散》等商業大片又在國內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記者請教姜文,中國電影更适合走哪條發展道路。姜文表示,電影是個包羅万象的世界,絕不能進行如此簡單的分類。他認為中國的電影工作者應該多到戛納這樣的場所來觀摩,因為在這里可以看到各類題材的電影,充分開闊我們的視野。姜文認為,有多少种人就應該有多少种電影,而中國目前的電影种類還很貧乏。他同時表示,電影創作不宜盲目追求時髦,應該對歷史題材給予足夠的重視。据他介紹,無論是戛納,還是在莫斯科、柏林等地舉行的電影節中,几乎每年都有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參賽。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紅高粱》等一批优秀的中國影片在各种國際電影節上多次獲獎,使中國電影在當今國際影壇上占据了重要一席。談及中國電影的發展前景時,姜文表示,他為中國電影在走向世界的努力中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高興,但也認為中國電影的發展空間還很廣闊。姜文稱,目前真正占領國際電影市場的只有美國電影。法國雖是個電影大國,但在電影輸出方面同美國差距很大,印度、意大利也是如此。其原因是,美國擁有一個龐大的電影机器和完善的經理人體制。据姜文介紹,他以前曾遇到一位法國電影經紀人,分別在紐約和巴黎生活了很長時間。由于在巴黎能看到美國小說,但在紐約卻看不到法國小說,這位經紀人為此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其結果是美國的經紀人制度非常完善,作家只管寫書,市場運作全由經紀人負責,而這正是法國當時的空白。于是,他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嘗試,并做出了成績。

  姜文表示,中國現在正需要一批既了解中國市場,又了解外國市場的人才,只有他們才能將國外的先進經驗引入中國。姜文最大的愿望是,中國有一天能夠出現一個類似戛納電影節的盛會。他表示,戛納電影節的成功經過了五六十年的嘗試和積累,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做,等到几十年后也一定會有所成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電視《陳賡大將》停机 姜文又和導演鬧翻?
《綠茶》姜文為情所迷 趙薇飾兩角
《陳賡大將》姜文和韓剛沒矛盾
《茉莉花開》陳沖姜文綠葉襯托紅花章子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