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湯不換藥

新聞監督還在 “報刊改革”往哪裡走?

中國大陸推動

標籤:

【大紀元6月2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七日電)香港大公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大陸報刊政策改革已進入意見徵求階段﹐可望未來兩、三個月內推出﹐但新聞監督方面的改革並不包含在內。北京業界人士認為,這場改革將改變大陸報業環境,但是仍不允許外資介入。

消息人士說﹐中宣部等已發文要求各報刊不得在九月份前進行徵訂工作﹐外界相信這很可能是為新聞改革「鋪墊」。

據指出﹐此次改革的主旨是清理報刊的外部環境﹐重點是清理整頓部門辦報﹐使中共黨報以外的部門報刊實現「停﹑轉﹑併」。中央一級報刊除「人民日報」﹑「求是」月刊﹑「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省市級報刊除省委機關報﹐市委機關報等,仍屬各級黨組織直接管理外﹐其他報刊將與各部門﹑黨組織脫鉤﹐全面進入市場優勝劣汰。

北京專家認為﹐此次改革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陸報刊體制﹐改革後主動將報刊與部門脫鉤﹐大陸上千種部門報刊將受最大衝擊﹐因為大陸近兩千兩百家報紙中﹐「半死不活」且地位尷尬的行業性﹑部門性報紙等佔據半壁江山﹐極大浪費財力和物力﹐成為中共中央的負擔。

專家指出,大陸部門報紙依托一定的行政組織部門﹐發行渠道不規範﹐通常帶有很大的強制性攤派色彩向基層徵訂﹐有的還與幹部政績的考核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不僅加大基層組織的財政負擔﹐也容易滋生腐敗。

報導說,此次改革,中國大陸將嚴格要求地方各部門不能向農村等基層單位攤派報紙發行任務﹐村一級基層組織只能在中央規定的六類黨報黨刊中選擇兩種訂閱。

另一項改革重點是實現部門辦報的「停﹑轉﹑併」﹐即停辦沒有市場需求的、部分轉由行業協會主辦、以及強大的報業集團兼併弱小的,改善報業環境。具體措施是將部門報紙與各級黨組織﹑政府完全脫鉤,黨報只允許中央﹑省市一級黨組織主辦﹐縣區級黨組織將喪失辦機關刊物的權力,政府只能辦免費公報。

北京學者認為,砍掉部門報紙可能觸及一些部門利益﹐難保地方不會消極抵制改革﹐而且脫鉤後的部門報紙進入市場優勝劣汰﹐誰能成為管理這部分國有資產的企業法人。報導還說,此次新聞改革不容許外國資本介入﹐國際傳媒巨頭只能在有限的領域活動。

相關新聞
【菁英論壇】中國經濟面臨三連爆
天安門母親六四前夕重申三項訴求 促當局對話
西藏尼瑪縣發生5.9級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疑涉恆大財務弊案 普華永道遭21家大客戶解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