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齡過動兒 中年時期才發現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報導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訊】別以為俗稱「過動兒」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是小孩的專利,大人也無法倖免。精神科醫師表示,一名中年男子因為記憶力衰退與暴力傾向前來求診,結果竟然是個超齡過動兒。

 台北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說,這位年過四十的男子是在太太的陪同下前來。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衰退,常常忘東忘西,以為自己得了老年失智症,診斷後原來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使他容易分心、過動與衝動。

 許正典發現,男子除容易分心外,還有衝動的傾向,情緒失控還會動手打老婆,治療一段時間後,太太說先生「好像變了一個人,夫妻關係也變好了」。

 他補充,一般而言大人抑制衝動的能力較佳,但經常會併發憂鬱症,部分會借酒澆愁,而且可能是自小就罹患此病症。

 大人記憶力衰退不見得是老年失智症,小孩子記性差也不一定是天資魯鈍。許正典表示,記憶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上課無法專心、常常精神恍惚或丟三落四,常被以為是智商低或不上進,若不儘早治療,天資聰穎的孩子可能就此埋沒,標籤化的結果也會造成陰影,影響深遠。

 如果患者衝動的特質突出,也會比較容易出現叛逆行為,許正典最近就遇上一位勒索同學的國小「大姐頭」,堅稱自己的行為是在主持正義,他笑稱,這是「小朋友的霹靂火現象」。

 許正典表示,記憶力缺失過動症主要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調引起,主要是作用於腦前額葉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與血清張力素,三者會交互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多巴胺不足會減低注意力,正腎上腺不足會降低警覺性,血清素減少則會誘發衝動反應。今年美國精神醫學會調查,服用中樞神經刺激劑調節並促進腺體分泌後,八成五的患者病情明顯改善。許正典說,其餘患者也可透過抗憂鬱藥物、食療或腦部電療等方式治療,無論何種方式,十歲前療效最佳。

 許多家長擔心服用此類藥物會成癮,許正典表示,醫師會針對孩子的情況酌量處方,家長們可以放心,家有過動兒一定要儘早治療、耐心以對,才不會累了自己,也苦了孩子。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牛肉末土豆一鍋料理:健康美味好料理
【廚娘香Q秀】黑糖核桃富蘭爵蛋糕和糖磁蛋糕
【一簞食】楓糖菠蘿翻轉蛋糕
秋葵熱量低又營養 教你如何料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