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憂思錄:頻頻發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啟示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報導】(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近日,除了淮河洪災成了中國傳媒的頭條新聞之外,湖北秭歸滑坡和川西丹巴泥石流也引起國內外媒体的注意。

湖北秭歸位于長江三峽,是屈原故里,馳名中外。這次秭歸山体滑坡已死亡15人,失蹤10人,估計這些失蹤者也已罹難,生還机會甚微。

三峽自古以來因山勢陡峭、降雨量大、暴雨頻繁,向來多山体崩塌和滑坡,例如中外馳名的1985年6月12月秭歸新灘滑坡,上千万立方米土塊石頭實然滑入長江,激起54米高的涌浪,毀坏船只77艘,長江航道被大量土石堆塞,江面縮窄了三分之二,被迫停航12天。

又如長江三峽1984年7月18日云陽縣雞扒子滑坡,片刻間180万立方米石頭土塊滑入長江,直達對岸,河床填高30余米,航道600米被阻塞,嚴重阻礙長江航運。以當年低物价計,僅清理航道整治費已近1億元,如果發生在今天,航道整治費當在5億元以上。

長江三峽有較大及巨型的滑坡270處,其中体積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巨型滑坡36處;泥石流溝271處,每年發生泥石流數十次,泥石流体積超過一千万立方米。這次秭歸滑坡應該視作對長江三峽工程的一次黃牌警告,因為水位抬高后,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環境地質災害的机率就會大幅度增加。這次秭歸滑坡發生在長江水位抬高到135米高程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滑坡体下部飽受江水浸泡及所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岩体更易下滑,因而發生滑坡、崩塌的机率更高。

因為三峽庫區內滑坡体眾多,科學界認為,一旦水庫建成,水位抬升到185米或190米,滑坡定必更為嚴重,因而也成為一批科學家堅決反對三峽倉促上馬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次秭歸滑坡,証實了這些科學家的擔憂屬于科學的先見性。

泥石流是中國西部地區的常見環境地質災害。最近四川西部丹巴縣發生大型泥石流,由于該地人口稀少,死傷僅數十人,損失不算太大。但已提醒人們,在夏季多雨季節,環境地質災害已成各地必須重視的問題。因為調查表明:泥石流不只西部地區有,東部、南部甚至廣東都有過,只不過程度較輕而矣。在各种環境地質災害中,中國全國近50余年死于泥石流的人數已接近一万人,比滑坡、崩塌的死亡人數多約一倍。

云南省東川市是中國泥石流發生頻率最高、規模最大、危害最重的地區。東川市范圍內每年都有几次甚至几十次泥石流發生。例如1985年夏季,泥石流包圍了東川市,市區通向外地的鐵路、公路多處被泥石流沖毀,交通中斷達半年之久,使東川市的生產、生活陷于癱瘓。1984年5月27日,東川市的因民銅礦,一次泥石流沖毀大部礦區,121人死亡。四川省也是泥石流頻發的省份,1953年8月的一次泥石流,把川北的松潘縣几乎全部摧毀,縣城被迫搬遷;川南的南坪縣1977年因泥石流爆發,被迫搬往金頂鎮另建新縣城。寶成鐵路僅1981年7~8月間就發生較大型泥石流24次。成昆鐵路1981年一次泥石流沖毀橋梁,列車傾覆,造成275人死亡,傷人過千,鐵道運輸中斷15天。更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類活動增加,又不考慮保護生態環境,施工過程肆意破坏森林植被,過后又不及時補种樹木草被。這种破坏性建設,對山高坡陡的中國廣大西部地區是促使泥石流越來越多越嚴重的重要原因。

有人做過統計,中國西部地區鐵路發生大型泥流石的次數,五十年代為32次,六十年代為40次,七十年代為76次,八十年代超過百次,即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年遞增率達4.4%。東川鐵路1971年~1985年的十五年間因泥石流中斷停車超過500天,即每年超過33天。据鐵道部的統計,僅是寶成鐵路寶雞至廣元段,因整治泥石流災害的費用已為修建鐵路造价的4.3倍,可見損失的慘重和對交通運輸影響的巨大。

專家認為,中國今年頻頻發生滑坡和泥石流,應該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要從中看到環境地質災害的危害性,及早注意防治。特別是要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這個根本點做起。減少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相關新聞
川藏公路泥石流已搜到六具工人屍體
四川特大山洪泥石流40多人失蹤
四川泥石流意外五十一失蹤人員仍下落不明
生態欠佳暴雨誘發導致丹巴縣特大泥石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