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早期核廢料貯存罐出現滲露問題嚴重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9月28日報導】(中央社二十八日電)中國大陸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也有核能電廠,但是據北京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司司長李幹杰披露,大陸的核安全防護設施多因陋就簡,一些早期的放射性廢液貯存罐已經出現滲露,對民眾健康和環境構成很大威脅。

李幹杰對中新社指出,中國大陸為研究核武器,建立了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但為了加快國防建設﹐卻在安全防護方面因陋就簡,目前許多設施已經停產,危險卻未消除,最突出的問題是﹐「一些早期的放射性廢液貯罐已經出現泄漏﹐而且處於江河上游﹐對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有關核工業遺留問題的補救﹐設施退役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置,成為放射環境管理的重要問題﹐亟需法律約束。

至於在和平利用核能過程中,放射性污染主要發生在核電廠等核設施營運﹑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線裝置應用等過程。管理嚴格﹑設計良好的核電廠在正常運行時﹐產生的放射性污染很小。但是﹐核電廠等核設施從建設﹑營運及退役整個過程,都存在潛在的放射性危害,如果不加強管理﹐核能電廠在任何環節發生事故的話﹐都會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威脅民眾健康。

同時,中國大陸工﹑農﹑科﹑醫和文化教育各個領域,如今都在運用核能,使得用戶分散﹐事故不斷發生﹐形成局部環境污染。

此外﹐對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開發利用加強管理﹐防止二次污染,也已成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任務。李幹杰說,中國大陸是稀土大國﹐貯量和產量均佔世界第一﹐稀土礦總是伴有較高的天然放射性物質,採礦時放射性物質隨礦體從地下上升地面進入人的生活環境﹐影響人的健康。對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如不立法明確規定防治污染的措施﹐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損害環境質量和公眾健康。

李幹杰說,目前中國大陸的核能和核技術應用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共有十一個核電機組正在建造﹑調試和營運﹐有幾十座不同類型的反應爐﹑核燃料元件生產線及核廢物處理和處置設施。中國大陸每年都要生產和進口數以千計的放射源﹐Χ光機和CT,用於醫療診斷。根據二00二年中國環保總局, 衛生部和公安部的不完全統計,全大陸使用放射源單位多達八千三百多家﹐放射源總數六萬至七萬枚,安全問題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問題越來越突出。

他強調﹐中國大陸已產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廢物﹐包括核能電廠每年產生的放射性固體廢物﹑乏燃料﹑設施退役產生的放射性廢物﹐核燃料循環設施和核技術應用產生的放射性廢物,以及核軍工遺留的放射性廢物等﹐這些放射性廢物對環境和民眾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如果再加上近年來所發現的多起放射性污染物越境轉移進入中國案件,放射性污染問題更趨複雜。中國大陸將於十月一日起實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這將結束中國在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方面無法可依的歷史。不過,是否能就此有效防治放射性污染的問題,還在未定之天。

相關新聞
核廢最終處置場 選址台東
美最新對台軍售 中共跳腳 專家析五重意義
曾高考0分 安徽考生徐孟南重返今年高考
高考首日 新課標作文題被吐槽 海南未發條形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