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營企業也走向“家族化”?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亞洲時報森吾1月2日報導﹐中國近年來致力國營企業的改革,但是部分國企在改革中卻悄悄出現“家族化”現象。目前部分國企內部管理權力在“近親繁殖”下,權力結構逐漸被企業高層家族成員壟斷,財產資源也被高層家族佔有或借用,這些國營企業出現的家族化趨勢對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威脅,已經引起中央高度關注。

據北京《經濟參考報》報導舉例說,陜西西安宇翔汽車實業總公司是由國企西安汽車修配廠改制而成的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近幾年,董事會以多種方法使近三百名股東陸續下崗、內退或停薪留職,以眾少在崗股東人數,與此同時公司的管理層紛紛將親戚等調入公司,使企業內部管理呈現家族主義,有些人甚至當上經理,國企家族化經營現象甚為嚴重。

近年來,中國部分國企高層或是利用手中的絕對權力,或是借著改制,設法成為企業大股東,並且將家屬親戚安插到各管理階層,形成內部人控制的“家天下”家族化經營現象。

此外,部分國企高層甚至侵佔公家的財產資源。像河南新鄉棉織廠原廠長張同安在1998年成立了私人公司,就買斷棉織廠主要生產車間價值2000萬元設備的經營權,為自家公司生產;然後大量變賣國有資產,幾乎將棉織廠原有庫存產品和機器設備全部賣光,同時,將新購機器設備也全部用于自家公司的生產;在棉織廠資產所剩無幾時,則提出破產申請;在申請破產期間,又開始大規模除名工人以降低安置費用,待申請獲批時,又要求工人帶著安置費進自家公司,想不花一文全盤接下棉織廠這個原本資產近億元的大型企業,大玩國企“公改私”改制游戲。

中國檢察機關近些年查處的國企高層職務犯罪案件顯示,“左肩國企廠長、右肩私企老闆”的兩面人現象嚴重,部分國企高層挪用國企資金和生產資料,開辦私營企業,打著國有牌經營,使國有企業成為其私人公司依附的大樹。

《經濟參考報》表示,中國國企的家族化現象已引起中國經濟理論界高度的關注。經濟學家茅于軾表示,“家族制實際上是民營企業的優勢,但卻是國有企業的劣勢。民營企業的家族制是為了企業利益增長,而國有企業‘近親繁殖’的家族制是為了更方便地侵佔國家利益,危害極大。”

有關專家分析,這種國有資產的私有化行行是一些國企高層權力失控的產物,帶來危害極大,除直接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使國企陷入困境,延緩國企現代化進程,並且易給社會帶來不穩定;此外,在國企內部構建家族權力網,將使中國正常的國有經濟秩序形同虛設。

部分檢察機關人士更指出,家族化現象使部分國企內部腐敗變得更為隱蔽複雜:一是形成許多家族腐敗集團和“衙內現象”,家族成員仗著父輩的權勢膽大妄為,什麼都敢幹,什麼都敢貪,對社會的危害極大;二是對這種帶有濃厚宗法色彩的家族關係網的監督和查處十分困難。

據中國官方資料顯示,近5年來,僅僅是首都北京國企造成的損失就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從幾年前的不足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4.7億元;而挪用公款開公司、辦企業等經營活動則成為國企最常見的犯罪形式。一些專家估計,部分國企負責人通過“內外家族勾結”,為國企外家族成員做國企生意開綠燈,把國企應得的利潤轉移到家族口袋,不僅隱蔽性強,給國企帶來的損失可能會更大。

其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次又一次的國企改革,都是圍繞著調動少數人的積極性而忘記了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只要是廠長經理是由上級任命的,他們就徹底擺脫了工人群眾的監督,絕大部分的人一切行為都圍繞著個人私利和上級的意圖而辦。更加可悲的是,這些上級大都是些遠離了群眾監督,不利于他們的他們就截流,有利于他們的就變本加厲,企業興衰已與他們幾乎沒有任何直接切身利益關係的、又喪失了起碼的理想信念、逐漸被金錢地位思想沖昏了頭腦的,即使中央再好的政策落到了他們這裏幾乎都要變味。

目前,中國國營企業出現的家族化日趨嚴重,家族人員相繼進入企業中的各級管理層,國營企業演成了大半個“私人企業”,而這,正是國企改革遲遲不見成效的結點。可無奈的是,中央政府並沒有另一條通道接觸群眾、領導群眾,這必然就被腐敗的“有心”權益集團所架空。長此以來,群眾對中央失去信任,民怨趨沸自然就不足為怪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明陽:中國專政體制下的傀儡工會
馬明陽:專橫跋扈中國財政部
中國大氣污染阻礙全球努力
傳四川國營棉紡廠罷工 八人被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