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克訪華加強中法經貿關系

標籤:

【大紀元10月11日訊】法國總統希拉克訪問中國,為法國商界簽下數以十億計美元的定單,并為法國文化年開啟序幕。同時,希拉克向中國政府提交了一份被關押的中國异議人士名單。請听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

隨同希拉克訪華的法國財團,星期天和中國簽下了出售七十万吨小麥的合約,這是近年來中國首次向法國購買糧食,另外,中國也和法國空中巴士集團簽約,購買六架空中巴士客机,而法國阿爾斯多姆集團也簽下了十多億美元的火車和發動机合約。

法新社報道說,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表示,中國將和法國加強策略性合作,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

報道說,希拉克在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時候,遞交了一份被關押的中國异議人士名單。法國一名外交官員說,所有歐盟領袖訪問中國,都將遞交這份名單。法新社報道認為,和實質經貿合作成果相比,這种人權表態,只是法國方面的一种宣傳姿態。

現局法國巴黎的中國勞工觀察編輯蔡崇國分析說,中國和法國有互利合作的需要,但法國需要的更多是中國的市場,而中國的需要則主要是政治。

這种合作,其中一個措施是文化交流。去年是法國的中國文化年,而今年將是中國的法國文化年。雖然法國的飛机表演因北京的空气污染嚴重而取消,但希拉克仍然出席主持了法國文化年的開幕禮。但蔡崇國表示,中法的文化交流,實際上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次。

蔡崇國介紹說,和其他西方大國比較,法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合作規模小,而且很少成功的例子,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法國人不了解中國社會的現狀。

希拉克訪問中國期間,一直在高調強調應該解除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也有消息說,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明年夏天可能將正式解除。香港信報前總編輯,現居英國倫敦的邱翔鐘分析說,情況未必真的如此。

蔡崇國認為,法國一直以來堅持自主開發先進武器,但自身需求不大,而國際市場占有率也不高,所以急需開拓中國市場以支持自己的軍事工業。

分析者都認為,法國一直在歐盟中主張擺脫美國影響,在國際上建立多極世界體系,這和中國的主張不謀而合。但兩位受訪者都表示,在國際事務的原則性問題上,法國仍然和美國共同點更多,所以中法兩國的合作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法國繼續關切人質危機
台灣機構反對歐盟解禁對華軍售
組圖 : 2004巴黎國際汽車展開幕
台北遊行反對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