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回台上市 政策招手 風險浮現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分析報導

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提出警告,台商投資中國已使台灣資金大量失血,對於行政院金管會推動中的「台商回台上市」方案,這份報告無異提出先期警告。

目前在台上市上櫃公司,仍嚴限資本市場所募資金投資中國之際,資本家用於投資中國的錢,絕大多數仍屬於盈餘轉增資或股東自有資金。

就上市集資的目的來看,回台上市集資的台商,無非就是要利用募得資金擴展中國市場,則台商回台上市的結果,在不考慮其他周邊配合規範之下,勢必加重台灣資本外流。

台商回台上市的另一個理由,是國內股市恐遭邊緣化。

台股經歷2000年全球股市崩盤後,在過去4年內,平均成交量、本益比至今仍處於低檔,甚至在今年7、8月間連續幾個交易日成交量低於400億元,平均本益比也降到14倍以下;另一方面,卻有4、50家台商企業集體赴香港排隊申請掛牌上市。

誠然,股市裡的好公司會吸引資金,就像築巢引鳳,例如台灣人楊致遠創立的雅虎公司,如果當初在台灣上市,必然為台股增色不少,於是台商回台上市也隱約成為活絡台股的藥方之一。

金管會規劃台商回台上市的基本戰略思考,是希望能提高承銷商、會計師等專業人員「專業自主性」,並且加重專業人員的責任,透過制度運作篩選優質海外台商返台上市,達到擴大股市規模、與吸引外資的雙贏目標。

問題是,台灣股市若要滿足台商對投資中國的資金需求,則勢必針對回台上市台商放寬其中國投資上限,一旦如此,則所有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比率不得超過淨值或資本額20%到40%之規定,也會被迫通案檢討,此舉將牽動所有企業投資中國之資金上限門檻,茲事體大。

當局的目的是希望吸引在海外或中國市場事業有成的台商回台掛牌,為台股增色,但既然台商回台上市的目的是集資赴中國投資,如果不撤除對中國投資資金限制,怎可能吸引好的台商?

但是,如果一廂情願的就此撤除限制,又如何保證來台上市的每家台商都是優良台商?

顯然,這項政策是風險大於預期效益。

例如博達案,雖然有會計師查核,仍無法分辨該公司在新加坡RaboBank的現金究竟是否為真?一旦中國台商回台上市,由於兩岸沒有監理合作備忘錄,輔導台商上市的券商、會計師如何對其財報負責?更何況目前台灣根本不可能派官員或交易所人員去中國查帳。

就台灣股市來看,成交量、本益比偏低的原因,是來自投資人對政經情勢信心不足,加上過去的監理死角造成地雷股一再爆發,形成市場寒蟬效應,市場普遍瀰漫著「抱股票」不如「抱現金」的保守心態;因此,要改善台股現況,必須對症下藥,金管會大力推動公司治理、加重會計師責任、上市後管理甚至退場機制,都是正確方向,雖然短期內有所陣痛,但在上市櫃公司經過一番汰弱扶強後,必然會重振投資人信心,也就不必冒台商回台上市所可能衍生的種種風險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