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投資中國賺錢不容易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最新研究顯示,外國公司在中國的盈利近年來顯著增加。不過,在中國賺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公司在中國市場盈利不高*

這項研究是獨立研究刊物《中國經濟季刊》發表的,研究的主要對象是美國公司。研究結果發現,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盈利總額從1999年的19億美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44億美元;如果把版稅和專利費等收入也計算在內的話,2003年的盈利總額為82億美元。《中國經濟季刊》總編周博(Joe Shudwell)說:“我們以前的研究曾發現,截止到90年代中期為止,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盈利總額還是零。1999年盈利開始迅速上升,但是因為基礎太低,所以盡管增長速度很快,但盈利總額並不高。”

《中國經濟季刊》報告說,在目前階段,中國市場並沒有大家希望的那麼好賺錢。美國公司2003年在中國雖然賺了82億,但是在人口只有1千9百萬人的澳大利亞卻賺了71億,在台灣和韓國一共賺了89億,在墨西哥這個一直跟中國爭奪外資的國家裡,美國公司總共賺了143億美元。

*快餐業賺錢*

《中國經濟季刊》主編周博說,行業不同,美國公司的盈利表現也不一樣。前些年一直很賺錢的摩托羅拉和朗訊等電訊器材公司這幾年卻受到了中國製造商的競爭壓力,盈利出現下降。與此同時,賠錢經營近10年的汽車行業最近兩年卻有強勁表現,其中通用汽車公司2003年盈利達4億多美元。周博補充說,多年來表現最穩定的是美國快餐業了,尤其是肯德基、麥當勞和星巴克。

周博說:“這些公司在中國一直很賺錢,它們沒有多少競爭對手,因為中國沒有同等強大的快餐業公司;而且它們提供的是服務,服務不像具體產品那樣容易被侵權。此外,這些快餐店的消費水平是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能夠承受的。據我們統計,肯德基在中國一共開了1千2百家店,去年一年的淨收入高達1.2億美元。”

*中國市場供過於求*

周博說,另一個賺了大錢的是世界最大零售商沃爾瑪連鎖店。不過,這家公司在中國開的店並沒有賺多少錢,它們主要是依靠輸出中國的廉價產品,這突出了中國產品供大於求的問題。

周博說:“中國幾乎所有東西都是供大於求,這就是為什麼沃爾瑪這類公司從中國買進廉價商品,賣到美國和歐洲能賺大錢,但在中國市場裡卻賺不到錢,因為中國市場的供大於求減少了公司的利潤。供大於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的信貸過剩,另一個原因則是缺少公司破產,很多賠錢經營的公司並不走破產這條路。”

周博還補充說,跟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小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反而比較好,因為它們沒有可以浪費的閑錢,所以投資運作比較紮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義法半導體對新加坡廠再投資十二億美元
投資理財講座:如何有效地投資錢財
中國航油醜聞 重創星國信譽
中國企業作假 坑殺無數股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