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再遭質疑

胡少江

標籤:

【大紀元2月14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零零三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九點一。這使得中國繼續名列世界上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最高的國家。實際上,如果沒有去年春、夏之交非典肆撂的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率會更高。從統計資料上看,除了第二季度受非典影響的增長率為百分之六點七以外,一、三、四三個季度的增長率分別高達百分之九點九、九點六和九點九。在許多人看來,中國經濟遭受通貨緊縮之苦長達六年之久。在中央政府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推動下,經濟再次進入高速運行區間。這對上任剛一年的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來說,似乎是一個絕好的開門紅大禮。

但是,相關的經濟管理機构卻似乎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新一輪宏觀經濟調控。二月四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北京召開了新年之後的第一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對鋼鐵、電解鋁和水泥三大行業進行調控,并且著重強調要制止在這三個熱門行業“過度”投資,聲稱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銀監會也隨即在四天後宣布將對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汽車等行業的信貸資金實施專項檢查。緊接著,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環保總局和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也都表示將采取相應的跟進措施落實中央新一輪調控方針。

中國經濟增長剛剛走出緊縮的陰影不到一年,政策制定者便出於對經濟過熱的擔心再次拉動了制動閘。這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客觀地說,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的确令人憂慮。

分解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分,不難看到增長主要來自於超乎尋常的投資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左右,年增長幅度為百分之二十六點七。在所有的投資增長中,來自外國的投資只增長了百分之一點四九,真正的民間投資的增長也只是与經濟增長大体相當。增長最快的投資為政府對公共工程和國有企業的投資,這部分投資的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由於房地產業和公共建筑工程的快速膨脹,建筑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急劇上漲,從而又進一步推動了建材等行業的投資增長。相比之下,消費的增長仍未出現人們期盼的強勁勢頭,全年消費品价格指數只增長了百分之一點二。

人們當然要問,如此高速的公共和政府投資增長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個答案并不复雜:新增的投資主要來自銀行信貸。二零零三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處於前所未有的寬松狀態。全年投放的現金高達兩千四百六十八億,較頭一年多出了八百七十九億,增幅達百分之五十五。銀行發放的新增貸款達到了三万億,与前年的一万八千億相比,增幅達百分之六十七。至於突然放寬貨幣供應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於信奉緊縮政策的鐵腕總理朱熔基的离任;有人則認為是由於新任領導人希望通過增加貨幣供應來刺激經濟增長,從而使得新政府的第一年多一些政績,以贏得威望。

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引起銀根放松并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從中看到了,在決定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中,非經濟成分仍然有太大的權重,而且政府仍然起著不适當的作用。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沒有真正激起民間投資的熱情,而只是為國有部門低效率地使用國家的經濟資源打開了方便之門。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實踐顯示,在公司治理結构和其他經濟運行的微觀機制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官方主導的公共投資和國企投資不僅會導致經濟資源的浪費,使得一國當前的經濟增長的質量大打折扣,而且也會為將來的經濟危機埋下伏筆。而這些正是世界上不少經濟觀察家對中國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的後果產生質疑的重要原因。
(自由亞洲電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缺乏人才是中國的痛中之痛
胡少江:簡單上市無法化解國有銀行危机
胡少江:中國應該從英國凱利事件調查中學點什么?
胡少江:反戰人士面面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