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政府干預仲裁執行 台商受騙投訴無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多位台商昨天在立法院控訴在中國投資遭到侵吞、綁架、拘禁,海基會官員昨天表示,台商在中國的人身安全、權益保障,是我方近幾年來兩岸經貿交流不斷呼籲中國重視的課題,但兩岸沒有互設辦事處,中國又拒絕兩岸恢復協商,致使台商權益保障面臨很大的挑戰。

  海基會官員表示,台灣每年前往中國的人數超過三百萬人次,前往中國的投資保守估計也超過數百億美元,長住中國的台商估計約為四十至六十萬人,以兩岸如此頻繁、密切的交流,兩岸沒有互設辦事處,沒有官方人員互相派駐以服務自己人民,的確是非常不正常的情形。

 官員說,幾位台商所控訴在中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是海基會常接獲投訴的部分情況,在中國法治不彰情況下,有些台商受騙、受害的確投訴無門,甚至有些台商在經貿糾紛方面也漸揚棄採用訴訟方式,而改採仲裁的方式爭取權益。

 官員強調,即使有些台商在合約中會先納入仲裁條款,部分台商經過中國的仲裁委員會仲裁後獲得勝訴,但台商最終還是要面臨向人民法院聲請執行仲裁裁決問題,如果法院依舊存有地方保護心態,加上當地政府仍舊強力干預法院民事執行案件,台商在中國取得之勝訴仲裁裁決,將形同廢紙一張,毫無作用。

 官員表示,中國確有很多投資發展的機會,但台商在下決定之前還是宜多三思,考量投資風險、人身安全等因素,畢竟仲裁結果都可能不算數的情況下,台商在中國有太多未知的風險。

法治不彰 形同投資黑洞﹝記者黃忠榮╱特稿﹞

 台商在中國投資受騙、甚至血本無歸的情形所在多有,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法治不彰、不夠透明,另方面兩岸又無互設代表處,台商在對岸出事、被欺負,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自己想辦法,這些斑斑血淚又豈是部分美化中國的報導所能掩蓋?

 中國部分地方政府吸引外資、台資所最常慣用的手段即是「放長線釣大魚」,一開始當地政府的招商廣告說明、媒體報導,都把當地說成是個投資天堂,當地政府彷彿是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效率奇佳的模範代表。

 若是有相當財力的台商有興趣前往當地考察,當地政府可把渾身手段都用上了,台商要啥資料有啥資料,當地的投資優惠還可以再優惠,甚至不眠不休把台商奉為上賓、爭取台商的青睞,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看到當地人熱情的誠懇模樣,多數人都會為之感動而簽下合約。

 台商一旦簽下投資合約,可說是魚兒上了鉤,這時有的地方政府可就會慢慢的改變態度、需索無度,有的要台商繳這個費、那個費,一大堆的費,有的不時要台商匯錢進來、擴大投資,如果不應允的話,就會開始在行政流程上刁難,嚴重一點的就讓台商血本無歸。

 台商更面臨到連中國司法都不可信賴的問題,台商在中國發生商務糾紛,有的上法院勝訴了,但碰到敗訴者無可供強制執行的財產,或資產不足以清償所有債務,這種情形算是好的,還有一種是法院藉故拖延執行或以其他的理由撤銷執行,台商就只能對中國司法防線的潰敗而徒呼負負。

 近來許多台商逐漸在合約中納入仲裁條款,亦即以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來代替上法院,但已發生的真實案例竟是,台商獲得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勝訴後,仲裁委員會聲請法院執行,當地法官竟然以該案事關當地經濟,須經「市委、市政府領導批准」方能執行,行政權竟凌駕司法權之上,台商在中國能有多少保障?大家心知肚明。

 中國法治不彰是所有外來投資者共同的疑慮,中國領導人雖然多次要求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堅決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法律在中國的統一實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中國各地方的保護心態盛行,地方政府以行政權強力介入民事執行案的事例層出不窮,在別人的地盤上,吃虧的終究是台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