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王敬之:「民主」缺乏正解

王敬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中國人在百餘年來,前仆後繼地探索和尋求民主,傾幾代人之心力,浪費了幾代人的光陰,愈演愈烈,至今仍在為民主奮鬥,為民主犧牲。可是,這民主近了嗎?大陸的朝野都把民主喊得應天價響,但只要看看那無數的“民運份子”或陷囹圄、或投異域,便可知這民主究竟有無容身之地了。民云乎哉!主云乎哉!

禍根就在于中國對於民主的理解,從一開始就走上歧途,以至於徒耗百年,紛亂日增。罪魁是百餘年前的革命先輩,對自己的“中學”一知半解,對洋人的 “西學”半解一知,謬竊民主的虛招,攻擊時政的實弊。結果是,時髦的民主成為謬種流傳,愈傳愈飄渺,而中國時政之弊變相而存,愈存愈頑固。

不知當時那些先驅者是有意欺人,還是懵懂自欺。總之,把民主單純當作政體來對待,這個起點就錯了。一條線划開了君主專制和民主共和。仿佛帝制的國家必定屬於專制,民選的共和必定屬於民主。這個簡單化的思維邏輯是極端錯誤的,不僅不符合客觀實際,而且從此導致了百年動亂,至今未已。

揆諸當今世界的現實即知把帝制視為民主的對立面是大錯特錯。英國帝室長命百歲,日本天皇殭而不死,這兩個國家都確在民主的陣營內,足見君主之有無絕不能作為國家是否民主之標尺。尤其中國的帝制,雖然幾千年綿延不絕,看似頑強固執,實際上,無論改了多少朝、換了多少代,中國的帝制骨子裡是以民為本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之說,最早見于〈書經〉。後世奉為儒學正宗的孟子更是直截了當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甚至正面謳歌民主革命:“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其君也。”這不僅是肯定了民眾驅趕暴君的合法性和正義性,而且是對於絕對世襲的否定。基于這種思想,中國有史以來,鼎革之風綿延不絕。桀紂敗亡,或可算是族酋興替;然而,自秦以後各朝各代幾乎無一不是亡于平民革命了,甚至叫化子登帝基亦非絕無僅有。

中國歷來流傳著“帝王寧有種”的說法,絕非偶然。傳統中講究天人之學、人天相應:皇帝是天之子,“奉天承運”;強盜是“替天行道”。但,天是什麼?並非西方概念裡的天。中國的天,很具體:“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就是老百姓。

中華的帝制,還不止在“帝王寧有種”的觀念上迥異于歐洲帝制,最大的不同更在統治方法上。中華基于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哲學,在理想的統治術中揉進了對稱平衡的觀點和方法。上下各式人等通用的語言是:“民猶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部門衙省之外,另立諫臺,就是牽制的作用。出仕為官,吃的是帝王飯,辦的是百姓事;官聲治績,靠的是百姓口碑。現在風行著把古代“父母官”看作是壓在百姓頭上之意,其實孟子解釋得明明白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這就是中國獨有的民主傳統。這傳統雖然不講一人一票和三權分立,但由於植基于君臣父子的倫理,取鑑于五行生剋的哲學,一切文物制度都講求對稱平衡,自然就包含了分治和自由的精神,皇帝也得接受宗法制度和官僚體制的掣肘。歷朝歷代與某姓某族共治天下的事例,史不絕書,直到晚清,正由於權不全操滿族之手,而是前後由曾左李以及袁世凱等或為賢良或為不肖分別掌大權,遂使微弱的國脈遷延近百年,而在那風雨飄渺中,百姓生活遠比清亡之後向公僕討飯吃舒服得多。清亡後對“皇上”懷念和追憶不已的,並不全是遺老遺少,很多只是在公僕治下走投無路的升斗小民而已。

當然,歷史上暴君酷吏層出不窮,這也是事實。那是由於缺乏嚴格的遴選制度來保證杜絕暴虐的出現,絕不能說是帝制的必然。即使今日的世界,百姓投票的總統、總理之類,也往往難免選出一個兩個大失人望的混蛋來。從政府操作的角度言之,怎樣能保證篩掉不合格的當政人物,這是至今仍值得研究的課題,而不能單純指靠表面上的民選還是黨選抑或帝選。

以上是側重在政治層面議論民主。再從哲理層面上來看,那麼古代中華的民主傳統更是凌駕于全球各個文明之上。華人從源遠流長的“萬物一體”、“日月盈昃”的觀念,很自然地生發出“布衣而傲王侯”的美談和史實。若說那些“三顧茅廬”或謙卑下士的故事或不能附會為民主,那麼儒家經典中“人皆可以為堯舜”的話頭應該可算是直指人人生而平等的道理了。理想中最高境界的“王道”,並不限于帝王之學,而是每個知識份子學習奮鬥的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是每個學生應有的職志。明白了“人之所以為人”,然後人人“盡其在我”,達到天下大治:這不是民主,是什麼?

當然,有這種理想只是一回事,有沒有制度和措施來保證這種理想的實現又是另回事。中華文化中缺乏這種保證,王道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民主因此也沒有大行其道,這是值得扼腕而檢討的。但武斷說中國幾千年來只有專制而無民主,則為極端的狂言,不符合史實。

這種對民主的極端誤解和極端嚮往,對舉國上下的危害既大且久,國家分裂動亂百年未已皆由此也。以為帝王多屬於封建專制,于是接二連三的大獨裁者及其爪牙走狗,紛紛自命為公僕、勤務員、人民好兒子、小小老百姓,競相壓榨魚肉真正的老百姓。那些自封自讚屬於“民主”的統治人物,花樣百出,口號不斷推陳出新;可憐那些真正的老百姓,上無明君下無清官可以托庇,左衝右突都逃不出這些勤務員和好兒子的宰割!

中華民主思想的真諦在于人是頂天立地的生靈,與天地並列為三。民主的理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王何有于我哉!”迷失了自己傳統中民主的方向,營營遑遑追求民主,此民運人士之所以落得個或繫囹圄或逃海外也,既不成民,亦不能主。

是時候了,醒醒吧,應踏踏實實完善中國固有的民主傳統。若繼續一味徹底摒棄傳統,而冀圖向外尋找,只可能望洋興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敬之:細數“聯軍”功過
王敬之:中國近代史上迄未解決的課題
王敬之:勿使“兩個中國”成真
王敬之:袖手釣魚‧空拳鬥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