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視核武為保護神 參與談判只為拖時間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訊】亞洲時報Yoel Sano3月3日報導/正如先前所預計的,企盼已久的第二輪“六方會談”在沒有達成任何協定的情況下在北京落幕,真正解決朝核危機似乎任重而道遠。因此有必要認真考慮一下這種可能性:北韓會最終認定擁有核武器是抗衡華盛頓最有效的防禦手段,談判只不過是為建成核武庫爭取時間。

平壤先前已表示要采取這種核防禦策略,而且過去10年平壤的行為以及金正日政權面臨的日益不利的地緣政治環境都預示著這種可能性:談判還得繼續進行,但核武器研製也不能放棄。繼第一輪六方會談結束6個月後,兩個主要對話夥伴-美國和北韓的立場都沒有出現重大轉變這一事實進也一步證實了上述結論。

問題的癥結在于:如果北韓擁有核武器—據信它已擁有2-5枚,那美國的最終憂慮將變成現實;但如果平壤放棄核專案,它自己的最終擔心也會變成現實。問題的關鍵是雙方互不信任,這就使得雙方不可能進行真誠的、富有成效的談判。

美國對無核國家-伊拉克、阿富汗和南斯拉夫的攻擊進一步加深了平壤的憂慮。因此,北韓認為,擁有核武器是打消美國入侵或對平壤進行政權更替等念頭的最有效保證。北韓可以借此警告華盛頓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就要為此付出高昂代價-它可能摧毀美國駐南韓和日本的軍事基地,或者襲擊漢城和東京,甚至洛杉磯和舊金山-假如平壤真正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話。目前北韓射程最遠的導彈是大浦洞2型導彈,“只能”打到阿拉斯加。最近一輪會談與上一次驚人地相似:美國繼續要求北韓“徹底、可核查、不可逆轉地放棄” (CVID)核專案或其他相關計劃。事實上,平壤有兩個核專案:一個是1994年正式凍結的以金屬鈾為基礎的核專案;另一個則以金屬鈾為基礎,但北韓對此矢口否認。

華盛頓拒絕平壤以凍結換補償

作為對徹底、不可逆轉、可核查地放棄核專案的回報,北韓希望美國簽署正式的互不侵犯條約,與之建立全面的雙邊外交關係,給平壤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和能源援助。但華盛頓不願為北韓中止核專案提供“獎勵”-美國認為該專案根本就不應啟動。

儘管華盛頓和平壤之間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但美國竟出人意料地說是次會談“非常成功”。華盛頓似乎很高興,因為除了北韓,所有各方都同意全面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美國認為這一共同陣線有利于給北韓增強壓力。

而北韓在會談結束後則公開聲明說:“美國代表團和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代表團之間存在根本意見分歧。”東道國中國表示同意北韓的說法,但沒有具體針對某一方提出批評,僅僅指出,“前面的路還很長,在此過程中難免會有些障礙。”

實際上,這條“路”看起來更像一個陡峭的岩石面。儘管所有各方都同意在6月進行新一輪六方會談,但極其緩慢的談判進程和會談之間數月的相隔表明,要制定出一個令所有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得耗費數年的時間-如果談判能解決問題的話。

僵局持續可能意味著談判終結

當前這種僵持局面有一個潛在威脅:美國和北韓可能都認為對方沒有嚴肅對待談判,結果完全放棄它們。事實上,平壤似乎早已得出結論:發展核武器(專家說該國已擁有幾枚)是最有效的防禦手段。

美國決不接受允許北韓擁有核武器的意見,擔心這樣做會鼓勵平壤入侵漢城,憑手中的核牌阻止華盛頓干涉。北韓與其他“流氓國家”,如伊朗、利比亞和敘利亞的密切關係也令華盛頓感到憂慮。而且鑒于9· 11事件,華盛頓還擔心平壤會向阿爾蓋達組織這樣的恐怖組織出售核武器,如此一來,按美國前國防部長佩裏的話說,這類武器就會對美國城市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

而北韓則擔心美國對其動武并在平壤進行政權更替。因此平壤想美國簽署保證金正日政權安全的正式互不侵犯條約,建立全面雙邊外交關係并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和能源援助。但華盛頓斷然拒絕了平壤的要求。

美國的擔心和北韓的憂慮迎頭相撞。雙方都認為,如果做出讓步,自己的惡夢就會變成現實,另一方就會對自己發動進攻。雙方缺乏互信,大大降低了解決朝核危機的可能性。最近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公開宣布終止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專案,并與國際核查人員全面合作。但金正日效仿卡扎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北韓為何堅持發展核武器

北韓發展核專案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對于任何國家來說,擁有核武器就擁有一定的國際地位,表明它有生產終極武器的科學和軍事技術。這對北韓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在近幾年,甚至幾十年中沒有取得什麼能拿出手的成就。如果沒有核武器,或被懷疑可能存在的核武器,北韓可能早就成了第二個緬甸-因駭人聽聞的人權記錄遭受譴責,被世界孤立和遺忘。

第二,是把核武器作為與美國、南韓或日本討價還價的籌碼。這些國家中支援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決策者都認為,平壤建立核武庫的目的是換取外交和經濟讓步。

第三,是為了保證金正日政權的安全。

就此而言,1991年是一個轉捩點。儘管平壤為獲得對漢城的決定性軍事優勢早已在擴軍,但兩起重大的國際事件必定也起到了刺激作用:1991年1-2月美國領導的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的海灣戰爭和同年底蘇聯(多年來北韓的主要保護人)的解體。

全球戰略環境改變要求新安全保證

上述事件,加之其另一庇護人-中國正忙著搞資本主義經濟改革,使北韓領導人強烈意識到,唯一真正能保護金氏政權的就是核武器。不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沒興趣再援助北韓,儘管兩者都曾在1950-53年朝鮮戰爭期間積極伸出援手。

上世紀90年代國際氣候變化也進一步加強了平壤的這種觀點。1994年夏,美國幾乎與北韓兵戎相見;1998年12月美英發起沙漠之狐行動,連續4日空襲伊拉克可疑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基地,顯然旨在發動推翻薩達姆的政變;4個月後,也就是1999年3月,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出兵南斯拉夫,支援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盟軍對南聯盟進行了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結果給南斯拉夫造成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和工業損失,而北約軍隊毫髮無損并最後占領了科索沃。

接下來,從2001年10-12月,美國及其盟友向阿富汗開戰,推翻了塔利班政權,扶植了一個親西方政府。儘管這是針對2001年發生的9· 11事件的報復行動,但美軍取勝的如此輕鬆必定令北韓領導人寢食難安。不到兩年時間,也即2003年3月,美國又向伊拉克開戰,3周內就廢黜了薩達姆,其戰爭傷亡遠遠低于反對者所預計的。

教訓:美國只打無核國家

北韓不可能不注意到這樣一種現象,即美國的打擊物件都是無核國家。美國2003年初對北韓和伊拉克進行區別對待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談判歸談判,但要想讓北韓放棄核武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曾至少6次向北韓正式提議:華盛頓提供兩座輕水反應堆以及燃料以換取平壤放棄核武器。1994年雙方簽署的《框架協定》實際上只是第四次,只不過這次以正式協定的方式予以確認。

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從2002年10月起,平壤突然不再對自己的核武計劃守口如瓶了,開始願意談論了;在此之前,它一般都會斷然否認自己擁有或企圖尋求發展核武器。而在2002年10月,北韓官員并向訪問平壤的美國官員承認說,他們正在進行一項秘密核武計劃,突顯出平壤想以核武器威懾美國:警告美國它不是伊拉克,它真有核武器。

英國廣播公司(BBC)負責監視和翻譯外國廣播的部門在2002年11月17日曾報道說,平壤電臺首次在廣播中承認了北韓已經擁有核武器。然而,南韓的評論員對此表示懷疑,并指出BBC對平壤電臺廣播內容的翻譯有錯誤:平壤只是聲稱有權擁有核武器(并不等于它已經擁有核武器)。

平壤選擇在美國打算對伊動武之際公開核專案

且不管上述兩種說法中哪一個正確,平壤電臺廣播的時機并非巧合。美國當時正在為對伊動武做外交和軍事上的準備,平壤顯然是想通過此舉表明,美國無法同時應付兩場重大危機。

此外,在2002年2月布什將北韓與伊朗和伊拉克并列為“邪惡軸心”之後,平壤似乎也是想警告華盛頓,如有必要,它也會建立自己的核武庫。2002年3月美國媒體披露的《核態勢評估》報告可能也是一個刺激因素。根據五角大樓的這份報告,北韓是可能遭受美國核打擊的七個國家之一。名單上的另外6個國家分別是:中國、伊朗、伊拉克、利比亞、俄羅斯和敘利亞。《核態勢評估》報告表示,美國在遭到這些國家的生化或核武器攻擊時,會使用核武器進行報復;在常規武器不起作用的情況下,或僅僅是“在出現出人意料之外的軍事發展態勢的情況下”,美國都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在薩達姆垮臺之後,金正日是僅存的幾個公然與美國對抗的獨裁者之一。不錯,還有白俄羅斯的盧卡申科、古巴的卡斯楚和委內瑞拉的查韋斯,但他們只不過是些喜歡嘩眾取寵、大言不慚的怪人,并沒有對美國構成嚴重的戰略威脅。與此同時,美國似乎正在秘密與伊朗的阿亞圖拉們達成諒解,而對敘利亞的阿薩德基本上不屑一顧。如此以來,金正日就處在首當其衝的位置,特別是在布什公然聲稱他“憎恨金正日”之後。

平壤在2003年看見不祥之兆

2003年除了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被推翻之外,朝鮮半島的其他事態發展也讓北韓有理由擔心美國會在某個時候對它下毒手。

首先是美國重新部署了駐扎在南韓的部隊。美國已經把駐扎在南北韓非軍事區附近的部隊南移到北韓火炮(北韓在非軍事區自己一側部署了約13,000門大炮)鞭長莫及的地方。此舉本來是美國亞洲軍事部署重組的一部分,也是為了尋求在南韓反美情緒日益高漲的情況下減少在當地的駐軍。然而,平壤將美軍撤出其火炮射程之外的舉動視為美國準備對它采取軍事行動的前奏。

去年7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刊載的一篇文章無疑也加劇了北韓的恐懼。這篇題為《5030行動計劃》的文章主張在平壤進行政權更替。文章建議美國不斷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在北韓軍事領導人中製造迷惑和不安,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就在同一周,韓國前國會議長朴寬用在回憶錄中披露,在1994年北韓核危機發展到戰爭邊緣之際,當時的克林頓政府曾考慮對北韓核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而且事先不通知南韓政府。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美國要開戰的話,平壤無法指望其南邊的同胞約束美國的行動。

在上述報道後還不到一個月,美國前中情局局長伍爾西和一位退役將軍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指出了對北韓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行性。他們建議每天對北韓進行4千架次的轟炸-2003年在“震懾行動”中美國每天只對伊拉克進行了800架次的轟炸。他們還表示,美國海軍陸戰隊能夠輕易攻占平壤,并在1-2個月內取得決定性勝利。儘管二人沒有擔任任何官方職務,但眾所周知,伍爾西與新保守派關係密切,而新保守派又能對布什政府發揮巨大影響力,且支援對平壤采取強硬政策。

考慮到上述種種背景,北韓發展核武器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事實上,金正日是在效仿巴基斯坦前總統哈克:後者曾誓言,即使人民不得不吃草,國家還是要發展核武器。北韓的饑荒是很嚴重也是很常見的問題。北韓雖然在去年9月建國55周年之際沒有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試爆一個核裝置,但在10月郤宣布它已經完成了對8千根核燃料棒(能夠製造數十枚核彈頭)的再加工。

平壤:核武器只為威懾和自衛

北韓官員在不同場合毫不介意談論將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和自衛手段。北韓副外長去年10月告訴記者說,平壤只將核武器作為威懾手段,而且不會將其轉交給第三方。北韓駐聯合國大使對路透社說,平壤準備使用核武器威懾美國的進攻,但只是在自衛中使用。

北韓官員的上述表態并不能令美國感到安心,但為了避免朝鮮半島爆發一場災難性的戰爭,美國除了接受北韓擁有核武器這個事實外也許別無選擇。第二輪六方會談毫無進展,但在下一輪舉行前,北韓至少為自己贏得了4個月的喘息時間。而且在此期間,它或許還會利用美國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11月份總統大選的機會,加緊建立自己的核武庫。這意味著“2004年朝鮮半島無戰事”。

顯而易見的是,即使美國向北韓提供綜合安全保證,并發展全面的外交關係,也不能確保北韓放棄自己的核武器。在1990和1998年,美國分別與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維持著外交關係,但這并沒有阻止它們之間後來發生衝突。同樣地,互不侵犯條約也只是一紙空文,什麼都保證不了。鑒于美國單方面廢除了《反彈道導彈條約》-美蘇多年來“相互確保摧毀”戰略的基石,平壤也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與美國簽署任何條約都是毫無意義的。

雷根總統在80年代曾說,美國安全要麼依賴蘇聯的承諾,要麼依賴自己的技術,而他自己從來都是把賭注押在後者。時至今日,金正日看來也是決心利用北韓的技術以求自保,而不是相信美國的什麼承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報稱北韓領導人金正日要求釋放楊斌
中國與北韓新鴨綠江大橋計劃擱淺
北京六方會談未達成具體共識將進入第四天
北韓核子危機會談鮮少進展  會議續延一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