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韩视核武为保护神 参与谈判只为拖时间

标签:

【大纪元3月3日讯】亚洲时报Yoel Sano3月3日报导/正如先前所预计的,企盼已久的第二轮“六方会谈”在没有达成任何协定的情况下在北京落幕,真正解决朝核危机似乎任重而道远。因此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这种可能性:北韩会最终认定拥有核武器是抗衡华盛顿最有效的防御手段,谈判只不过是为建成核武库争取时间。

平壤先前已表示要采取这种核防御策略,而且过去10年平壤的行为以及金正日政权面临的日益不利的地缘政治环境都预示着这种可能性:谈判还得继续进行,但核武器研制也不能放弃。继第一轮六方会谈结束6个月后,两个主要对话伙伴-美国和北韩的立场都没有出现重大转变这一事实进也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问题的症结在于:如果北韩拥有核武器—据信它已拥有2-5枚,那美国的最终忧虑将变成现实;但如果平壤放弃核专案,它自己的最终担心也会变成现实。问题的关键是双方互不信任,这就使得双方不可能进行真诚的、富有成效的谈判。

美国对无核国家-伊拉克、阿富汗和南斯拉夫的攻击进一步加深了平壤的忧虑。因此,北韩认为,拥有核武器是打消美国入侵或对平壤进行政权更替等念头的最有效保证。北韩可以借此警告华盛顿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就要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它可能摧毁美国驻南韩和日本的军事基地,或者袭击汉城和东京,甚至洛杉矶和旧金山-假如平壤真正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话。目前北韩射程最远的导弹是大浦洞2型导弹,“只能”打到阿拉斯加。最近一轮会谈与上一次惊人地相似:美国继续要求北韩“彻底、可核查、不可逆转地放弃” (CVID)核专案或其他相关计划。事实上,平壤有两个核专案:一个是1994年正式冻结的以金属铀为基础的核专案;另一个则以金属铀为基础,但北韩对此矢口否认。

华盛顿拒绝平壤以冻结换补偿

作为对彻底、不可逆转、可核查地放弃核专案的回报,北韩希望美国签署正式的互不侵犯条约,与之建立全面的双边外交关系,给平壤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能源援助。但华盛顿不愿为北韩中止核专案提供“奖励”-美国认为该专案根本就不应启动。

尽管华盛顿和平壤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分歧,但美国竟出人意料地说是次会谈“非常成功”。华盛顿似乎很高兴,因为除了北韩,所有各方都同意全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美国认为这一共同阵线有利于给北韩增强压力。

而北韩在会谈结束后则公开声明说:“美国代表团和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之间存在根本意见分歧。”东道国中国表示同意北韩的说法,但没有具体针对某一方提出批评,仅仅指出,“前面的路还很长,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些障碍。”

实际上,这条“路”看起来更像一个陡峭的岩石面。尽管所有各方都同意在6月进行新一轮六方会谈,但极其缓慢的谈判进程和会谈之间数月的相隔表明,要制定出一个令所有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得耗费数年的时间-如果谈判能解决问题的话。

僵局持续可能意味着谈判终结

当前这种僵持局面有一个潜在威胁:美国和北韩可能都认为对方没有严肃对待谈判,结果完全放弃它们。事实上,平壤似乎早已得出结论:发展核武器(专家说该国已拥有几枚)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

美国决不接受允许北韩拥有核武器的意见,担心这样做会鼓励平壤入侵汉城,凭手中的核牌阻止华盛顿干涉。北韩与其他“流氓国家”,如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密切关系也令华盛顿感到忧虑。而且鉴于9· 11事件,华盛顿还担心平壤会向阿尔盖达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出售核武器,如此一来,按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的话说,这类武器就会对美国城市构成“迫在眉睫的威胁”。

而北韩则担心美国对其动武并在平壤进行政权更替。因此平壤想美国签署保证金正日政权安全的正式互不侵犯条约,建立全面双边外交关系并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能源援助。但华盛顿断然拒绝了平壤的要求。

美国的担心和北韩的忧虑迎头相撞。双方都认为,如果做出让步,自己的恶梦就会变成现实,另一方就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双方缺乏互信,大大降低了解决朝核危机的可能性。最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公开宣布终止该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专案,并与国际核查人员全面合作。但金正日效仿卡扎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北韩为何坚持发展核武器

北韩发展核专案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拥有核武器就拥有一定的国际地位,表明它有生产终极武器的科学和军事技术。这对北韩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它在近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没有取得什么能拿出手的成就。如果没有核武器,或被怀疑可能存在的核武器,北韩可能早就成了第二个缅甸-因骇人听闻的人权记录遭受谴责,被世界孤立和遗忘。

第二,是把核武器作为与美国、南韩或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这些国家中支援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决策者都认为,平壤建立核武库的目的是换取外交和经济让步。

第三,是为了保证金正日政权的安全。

就此而言,1991年是一个转捩点。尽管平壤为获得对汉城的决定性军事优势早已在扩军,但两起重大的国际事件必定也起到了刺激作用:1991年1-2月美国领导的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和同年底苏联(多年来北韩的主要保护人)的解体。

全球战略环境改变要求新安全保证

上述事件,加之其另一庇护人-中国正忙着搞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使北韩领导人强烈意识到,唯一真正能保护金氏政权的就是核武器。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没兴趣再援助北韩,尽管两者都曾在1950-53年朝鲜战争期间积极伸出援手。

上世纪90年代国际气候变化也进一步加强了平壤的这种观点。1994年夏,美国几乎与北韩兵戎相见;1998年12月美英发起沙漠之狐行动,连续4日空袭伊拉克可疑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基地,显然旨在发动推翻萨达姆的政变;4个月后,也就是1999年3月,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出兵南斯拉夫,支援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人。盟军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结果给南斯拉夫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和工业损失,而北约军队毫发无损并最后占领了科索沃。

接下来,从2001年10-12月,美国及其盟友向阿富汗开战,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扶植了一个亲西方政府。尽管这是针对2001年发生的9· 11事件的报复行动,但美军取胜的如此轻松必定令北韩领导人寝食难安。不到两年时间,也即2003年3月,美国又向伊拉克开战,3周内就废黜了萨达姆,其战争伤亡远远低于反对者所预计的。

教训:美国只打无核国家

北韩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美国的打击物件都是无核国家。美国2003年初对北韩和伊拉克进行区别对待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谈判归谈判,但要想让北韩放弃核武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曾至少6次向北韩正式提议:华盛顿提供两座轻水反应堆以及燃料以换取平壤放弃核武器。1994年双方签署的《框架协定》实际上只是第四次,只不过这次以正式协定的方式予以确认。

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从2002年10月起,平壤突然不再对自己的核武计划守口如瓶了,开始愿意谈论了;在此之前,它一般都会断然否认自己拥有或企图寻求发展核武器。而在2002年10月,北韩官员并向访问平壤的美国官员承认说,他们正在进行一项秘密核武计划,突显出平壤想以核武器威慑美国:警告美国它不是伊拉克,它真有核武器。

英国广播公司(BBC)负责监视和翻译外国广播的部门在2002年11月17日曾报道说,平壤电台首次在广播中承认了北韩已经拥有核武器。然而,南韩的评论员对此表示怀疑,并指出BBC对平壤电台广播内容的翻译有错误:平壤只是声称有权拥有核武器(并不等于它已经拥有核武器)。

平壤选择在美国打算对伊动武之际公开核专案

且不管上述两种说法中哪一个正确,平壤电台广播的时机并非巧合。美国当时正在为对伊动武做外交和军事上的准备,平壤显然是想通过此举表明,美国无法同时应付两场重大危机。

此外,在2002年2月布什将北韩与伊朗和伊拉克并列为“邪恶轴心”之后,平壤似乎也是想警告华盛顿,如有必要,它也会建立自己的核武库。2002年3月美国媒体披露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可能也是一个刺激因素。根据五角大楼的这份报告,北韩是可能遭受美国核打击的七个国家之一。名单上的另外6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伊朗、伊拉克、利比亚、俄罗斯和叙利亚。《核态势评估》报告表示,美国在遭到这些国家的生化或核武器攻击时,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在常规武器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或仅仅是“在出现出人意料之外的军事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美国都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在萨达姆垮台之后,金正日是仅存的几个公然与美国对抗的独裁者之一。不错,还有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古巴的卡斯楚和委内瑞拉的查韦斯,但他们只不过是些喜欢哗众取宠、大言不惭的怪人,并没有对美国构成严重的战略威胁。与此同时,美国似乎正在秘密与伊朗的阿亚图拉们达成谅解,而对叙利亚的阿萨德基本上不屑一顾。如此以来,金正日就处在首当其冲的位置,特别是在布什公然声称他“憎恨金正日”之后。

平壤在2003年看见不祥之兆

2003年除了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被推翻之外,朝鲜半岛的其他事态发展也让北韩有理由担心美国会在某个时候对它下毒手。

首先是美国重新部署了驻扎在南韩的部队。美国已经把驻扎在南北韩非军事区附近的部队南移到北韩火炮(北韩在非军事区自己一侧部署了约13,000门大炮)鞭长莫及的地方。此举本来是美国亚洲军事部署重组的一部分,也是为了寻求在南韩反美情绪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减少在当地的驻军。然而,平壤将美军撤出其火炮射程之外的举动视为美国准备对它采取军事行动的前奏。

去年7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无疑也加剧了北韩的恐惧。这篇题为《5030行动计划》的文章主张在平壤进行政权更替。文章建议美国不断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在北韩军事领导人中制造迷惑和不安,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就在同一周,韩国前国会议长朴宽用在回忆录中披露,在1994年北韩核危机发展到战争边缘之际,当时的克林顿政府曾考虑对北韩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且事先不通知南韩政府。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美国要开战的话,平壤无法指望其南边的同胞约束美国的行动。

在上述报道后还不到一个月,美国前中情局局长伍尔西和一位退役将军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了对北韩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行性。他们建议每天对北韩进行4千架次的轰炸-2003年在“震慑行动”中美国每天只对伊拉克进行了800架次的轰炸。他们还表示,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够轻易攻占平壤,并在1-2个月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尽管二人没有担任任何官方职务,但众所周知,伍尔西与新保守派关系密切,而新保守派又能对布什政府发挥巨大影响力,且支援对平壤采取强硬政策。

考虑到上述种种背景,北韩发展核武器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事实上,金正日是在效仿巴基斯坦前总统哈克:后者曾誓言,即使人民不得不吃草,国家还是要发展核武器。北韩的饥荒是很严重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北韩虽然在去年9月建国55周年之际没有像许多人担心的那样试爆一个核装置,但在10月郤宣布它已经完成了对8千根核燃料棒(能够制造数十枚核弹头)的再加工。

平壤:核武器只为威慑和自卫

北韩官员在不同场合毫不介意谈论将核武器作为一种威慑和自卫手段。北韩副外长去年10月告诉记者说,平壤只将核武器作为威慑手段,而且不会将其转交给第三方。北韩驻联合国大使对路透社说,平壤准备使用核武器威慑美国的进攻,但只是在自卫中使用。

北韩官员的上述表态并不能令美国感到安心,但为了避免朝鲜半岛爆发一场灾难性的战争,美国除了接受北韩拥有核武器这个事实外也许别无选择。第二轮六方会谈毫无进展,但在下一轮举行前,北韩至少为自己赢得了4个月的喘息时间。而且在此期间,它或许还会利用美国陷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11月份总统大选的机会,加紧建立自己的核武库。这意味着“2004年朝鲜半岛无战事”。

显而易见的是,即使美国向北韩提供综合安全保证,并发展全面的外交关系,也不能确保北韩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在1990和1998年,美国分别与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维持着外交关系,但这并没有阻止它们之间后来发生冲突。同样地,互不侵犯条约也只是一纸空文,什么都保证不了。鉴于美国单方面废除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苏多年来“相互确保摧毁”战略的基石,平壤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美国签署任何条约都是毫无意义的。

雷根总统在80年代曾说,美国安全要么依赖苏联的承诺,要么依赖自己的技术,而他自己从来都是把赌注押在后者。时至今日,金正日看来也是决心利用北韩的技术以求自保,而不是相信美国的什么承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报称北韩领导人金正日要求释放杨斌
中国与北韩新鸭绿江大桥计划搁浅
北京六方会谈未达成具体共识将进入第四天
北韩核子危机会谈鲜少进展  会议续延一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