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僅尋求對話不會帶來改善」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總部位于德國哥廷根的國際人權組織“為了被威脅的人民“成立于1970年, 1993年成為擁有觀察員席位的聯合國非政府組織, 一直致力于幫助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 在本屆聯合國人權大會期間, “為了被威脅的人民“為各國代表團和其它非政府組織舉辦了多次有關中國人權狀況的討論會。為此新唐人電視台記者專門采訪了該組織的亞洲專員烏里希-德琉斯博士, 以下文字根据采訪錄音整理。

記者:作為人權組織,“為了被威脅的人民“一直在哪些方面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

德琉斯:當然對每個人權組織來說,當今中國的人權侵害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無論從量上還是質上,几乎沒有一個國家的人權侵犯比得上中國。比如發生在中國的對信仰的迫害,從法輪功,到基督教徒,直至佛教徒和穆斯林。另外還有諸如死刑,勞教和酷行的問題。所以說,我們一直關注的中國人權侵害包括很大的范圍。這些當然也應被提上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議程。因此我們在聯合國人權大會期間也組織一些活動,吸引各國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同時我們自己也積極行動,希望通過我們口頭或書面的表態,能對中國的人權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記者:中國代表團在本屆人權大會上稱中國目前的人權狀況處于最好時期,您怎么看待中方的這一觀點?

德琉斯:這挺荒唐的。如果大家來看一看中國正在發生的人權侵害,就可以得出結論: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那樣逮捕了那么多記者,沒有一個國家把那么多人關在勞改營里,也沒有一個國家把那么多用戶排除在自由使用互聯网之外。這些只是中國眾多人權侵犯的冰山一角。對信仰團體的大規模迫害,在中國西北地區以反恐怖之名鎮壓維吾爾族人,這些都是很大的問題。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發表的觀點顯然是荒唐的。中國的人權狀況可以用災難性的來形容,而且在2003年還進一步惡化了。

記者:那么國際社會如何能在這方面幫助中國呢?

德琉斯:一方面當然要繼續和中國對話,要努力向中國領導層說明,這并不是干涉內政,而是中國必須尊重國際條約。中國已經簽署了一系列國際人權條約,如果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是不合情理的。

另外一方面,國際社會也要堅持不懈的公開提出中國的人權狀況,要施加壓力并致力于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這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因為僅尋求對話不會帶來改善,重要的是國際社會要一直施加壓力,直到中國領導層注意到,他們必須有所行動以帶來真正實質性的進步。這里我是指中國大陸的人權狀況發生真正實質性的改善,而不是指三星期前中國人大把人權列入憲法,這對于實際情況的改善并不起作用,糟糕的情況依然存在。關鍵在于人權狀況真正得到改善,眾多的人權侵害事實不再發生。

德琉斯:美國提出中國提案,當然很好。象所有從事人權工作的人一樣,我們對此舉雙手贊成,因為中國的情況确實挺糟糕。但是有個問題,這個提案的文字很簡單,不夠具體,很多要點都沒有提到,比如中國的死刑,西藏問題,新疆問題,法輪功問題等。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缺陷,許多國家已就此提出批評,因為這影響到提案的力度。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希望提案能通過。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又會象前几年那樣通過“不動議提案“得以阻止對美國提案的討論。我們希望,這次中國不再得逞,如果在人權大會上不能就實際問題展開討論的話,這顯示了人權委員會的一個薄弱環節。那些贊成中國“不動議提案“的國家,就好比是在對中國磕頭讓步,阻止對問題的討論。

記者:您認為德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對美國提案會持什么態度?

德琉斯:對于“不動議提案“,歐盟國家的態度很明朗,他們肯定不會贊成,因為歐盟國家希望對人權話題進行公開討論。我們希望并且也一直致力于此,歐盟國家都能贊成美國的提案。當然我們首先希望中國的“不動議提案“這次不要得逞。

記者:您是否注意到,這次也有一些來自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出席聯合國人權大會。

德琉斯:首先我們得分清楚,什么是非政府組織。真正的非政府組織也叫NGO(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還有一种所謂的非政府組織叫做GONGO(Government-Organized NGO)。這是由國家組織并資助的非政府組織。在這方面中國也是“行家“。有不少這樣來自中國的GONGO,比如中國人權研究協會(China Society for Human Right Studies)和中國聯合國協會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f China) 。這些組織試圖以他們的立場來影響公眾觀點, 給人留下印象,似乎在中國不存在人權侵害。他們其實代表的是國家政府的立場。這顯然是聯合國的一大漏洞, 使GONGO在這里還能自由活動。在日內瓦我們不需要這樣的非政府組織, 我們需要的是對人權問題能進行公開的討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風:日內瓦在呼喚
聯合國人權會 美國提案初出臺 各方聽證
中國勞教所對婦女的暴行震驚聯合國
汽車駕駛越來越火爆  道路安全專家憂心忡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