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宏:從連宋的政治抗爭 看陳水扁和民進黨的政治智慧

高達宏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4月15日訊】由於連宋敗選發動抗爭,事情來的相當突然,陳水扁和民進黨初期難免有點慌亂,然而經過短暫的整理頭緒,評估連宋抗爭的訴求,確定了勝選事實ˋ驗票可行ˋ陳水扁是槍案是受害者之後,陳水扁和民進黨全面出擊,訂定了在法院內和連宋依法定程序進行選舉糾紛訴訟,以及對連宋法制外的活動採取不對抗ˋ不理會的對抗方針。「守法ˋ冷靜」,智取而不力鬥的策略,雖然使陳水扁陣營的聲音顯得較小,卻相當的堅實有力。

一˙面對泛藍群眾抗爭,採取「不對抗原則」

民進黨強力的禁止泛綠進行任何抗爭,對於群眾是懇切要求不要慶祝ˋ謝票,對於黨員則以「嚴厲的黨紀」處分作為約束,只要是泛藍所到之處,泛綠一律閃避。陳水扁更是嘴巴拉上了拉鍊,不出一聲。這一做法,一方面阻止了直接的肢體衝突,避免了抗爭的擴大,使情況得以緩衝,一方面則使得泛藍有氣無處出,找不到對象,只好對,地檢處ˋ中選會ˋ總統府這些公共建物ˋ單位出氣。

國親陣營衝撞地檢處ˋ攻擊中選會ˋ403ˋ410總統府前暴動,造成建物損傷,人員流血,不論有理無理,動手打人毀物都難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泛藍成為暴力ˋ暴動的啟動者,連宋陣營嚴重失分。

雖然陳水扁在327之後,嗆聲了一下,要連宋親身試試子彈,否則閉嘴,不過那是為了安撫泛綠浮動焦躁的情緒,泛藍並不是他的對象。

事實證明,陳水扁採用「不對抗原則」,軟得連泛綠支持者都差點受不了,但是,這招卻真的使連宋承受不了。宋楚瑜連「衝進總統府」這種話都出口了,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不理會不回應泛藍法制外的抗爭

就政治理論而言,在專制體制內,法律之外的抗爭行為,可以的到民眾的同情,因為法律是專制者的利器,但是在民主國家中,法律之外的抗爭行為,卻難以得到民眾的支持,因為法律所代表的是第三者的公正裁判。(註:當年黨外對蔣家國民黨的抗爭和現在連宋對民進黨的抗爭,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台灣民眾反應出不同的認知,正符合這個理論。)

所以理論上,在已經深度民主化的台灣,連宋在法律外的任何抗爭活動都對陳水扁和民進黨有利。

陳水扁陣營對於連宋的327五十萬人大集會確實相當緊張,但是當這個浪頭過去之後,對於隨後連續不斷的街頭抗爭,陳水扁陣營表面上顯得很生氣,事實上「暗爽」(台語:暗自高興)得不得了。因為非泛藍的一般民眾,很容易從起初的看戲心理,逐漸不耐煩而生厭,最後變成反對抗爭,所以連宋的抗爭越是長期,越會嚴重的自我消耗,對陳水扁陣營越有利,年底的立委選舉,民進黨要靠的就是「連宋抗爭」的「支持」才能過半。

對於連宋使用群眾的訴求,陳水扁陣營不予理會,讓連宋必需不斷的反覆同一抗爭話題,招式變老,人馬疲憊,從總統府到中正堂,從五十萬人到十幾個學生,抗爭的氣勢因而逐漸的消失。

至於學生的抗議靜坐,民進黨當然也很歡迎,因為很清楚的這是連宋陣營的一種政治操作,社會大眾又不是愚蠢無知,是「野百合」還是「藍百合」怎會看不出來?所以他們坐他們的,絕食他們的,陳水扁陣營根本不予理會。其實,當學生中有人宣佈「退出親民黨」的時候,民進黨已經是勝利的一方。

陳水扁陣營向這幾個學生,說說好聽的話,派幾個人員探視,一方面是向社會大眾做做樣子,一方面也讓泛藍產生「學生抗議」陳水扁陣營有反應的錯覺,繼續利用這些學生操作下去。當這些抗議的學生,配合國親410抗爭活動,發布最後通牒,限期陳水扁必須在四月九日午夜十二時之前,到中正堂對談的時候,政治劇已經變成了鬧劇ˋ笑劇了。

總統府說,四月十二日總統將和全國各大學的學生代表座談,歡迎這些抗議的學生一起來參加,如此「正統」的陣容ˋ「正式」的邀約,連宋陣營如何消受得起?「哈哈哈!就是不理你們,看你怎麼樣?」,這應該是陳水扁陣營的心聲吧?

三˙把馬英九從「明星」變成「彗星」

連宋抗爭,台北市成為最主要的場地,馬英九成為活動能否舉辦的最關鍵人物。327大高潮之後,後續的活動都成為台北市民的夢魘,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那應該是街頭行動的終止點,所以327也是容忍的界線。沒有止境的抗爭,沒有人能夠忍受,所以批准活動的馬英九也成了抗議的標靶。

民進黨經由內政部先是對馬英九發函要求停止批准,後又表示尊重台北市的決定,先是表示要代行驅離,後又表示由台北市負所有責任,以及隨後民進黨市議員發動罷免市長以除去亂源,這些動作一方面是向全國民眾表示,民進黨很盡心的在努力,要把事情穩定下來,更重要的目的則是在突顯台北市任何的不便ˋ騷擾ˋ動亂,與民進黨無關,都是馬英九的責任。

連續批准長期ˋ人數眾多的群眾抗爭的不合理,確實對馬英九的形象是個非常嚴重的打擊。由於台北市長和國民黨員的雙重身分在處理抗爭上有所衝突,馬英九卻沒有拿捏恰當,既要批准活動以攏絡泛藍群眾,又要推卸責任怪罪民進黨不回應,要好處而不負責任,天下那有這種好事,政治形象受損是必然的結果。

馬英九身在台北市,處於藍軍大本營,不知道當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風靡全省所塑造的看好指數,經過這次的連宋抗爭,在中南部已經全部崩盤,在北部縣市也大量流失。「為國民黨而犧牲台北市」ˋ「另一個外省人」的負面形象已經烙在馬英九的身上。一位中年婦女「馬迷」就很不能置信的說,「馬英九怎麼會變成這樣?」,就是最好的寫照。

說不定,民進黨會有和筆者一樣的感覺,如果現在再來選台北市長,馬英九甚至可能贏不了了。下一次的總統選舉,對民進黨的候選人來說,馬英九已經不再像二00二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那麼可怕了,因為馬英九已經從一顆明星,變成一顆彗星,劃過天空,光芒逐漸消失。

四:法院內硬拼硬幹「驗票」,毫不手軟

民進黨對於連宋提出的驗票曾經做出評估,認為選舉中,國親監票人數眾多,投票所工作人員挺藍較多,驗票之後,陳水扁的票數應該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驗票對陳水扁有利。在這個評估之下,陳水扁陣營為了讓驗票「快速ˋ全面」的進行,所以在法院中對於連宋提出的任何合理的驗票方式幾乎都可以接受,行政驗票可以,司法驗票也可以,反正越早驗票,糾紛越早結束,連宋就越早下台。

連宋對於驗票其實是口硬心虛,宋楚瑜的「四十八小時驗票」只是個聳動的口號,宋楚瑜的目的是在凝聚泛藍群眾,以及拖延陳水扁的就職,驗票並不是他的目標。由於選舉糾紛只要驗票一經確定,幾乎就沒有翻身的機會。對於民進黨向媒體透露的驗票評估,連宋陣營大概也心裡有數,認為驗票未必會贏,風險頗大,所以到了法院反而裹足不前,一下子要這樣驗,一下子要那樣驗,甚至還提出可笑的只要驗陳水扁一邊的票,翻來覆去,反正就是不馬上驗票。

有些泛藍群眾在聽到「連宋只要驗一號陳水扁一邊的票」這個消息的時候,還大聲的反駁這又是陳水扁搞出來的謠言,在看到白紙黑字的報紙得到證實之後,內心的衝擊可想而知。

陳水扁陣營很歡迎連宋在法院的一變再變,每一次有所反覆,國民黨就失分,民進黨就得分。誰怕驗票,誰在拖延,民眾越來越清楚,現在連泛藍群眾都感到不安,為連宋難為情。
照理說應該會因勝選而反對驗票的陳水扁陣營,如今卻幾乎是催著驗票,沒有一點手軟的跡象,看來連宋除了撤銷「選舉無效」ˋ「當選無效」的控訴,否則要不想驗票都很難了!

除了怕一翻兩瞪眼,拖延驗票,明顯的也是一種政治策略,是為了要讓驗票的動作拖到陳水扁就職日期之後,然後以「選票都未曾驗玩,怎能就職」做為抗爭,如此雖然可以找到抗爭點,但是副作用卻非常的大。

五:槍擊案刑事化,終止過度聯想

台灣總統受到槍擊,震撼了全世界,各國的媒體幾乎都是以熱線立即報導。槍擊案發生之後,總統府和相關單位,迅速明確的將嫌疑最大的中共排除在外,是非常有智慧的政治反應。

槍擊案於第一時間內,在毫無證據ˋ證人之下,指向賭盤黑道,是因為黑道是一個統稱,沒有人會出來抗辯,阻力最小。將政治事件轉換成為錢財事件,最大的作用在於淡化政治層面的衝擊,減少不必要的過度聯想,可以安定社會人心。

槍擊案若是略加分析,會很難不聯想到中共。陳水扁是受害者﹔連宋在沈富雄指稱陳由豪曾拜訪吳淑貞之後,選情上漲,沒有必要暗殺陳水扁﹔陳水扁ˋ連戰誰勝誰負,票數差距如何尚未知曉,賭盤也沒有理由暗殺陳水扁。相對的,殺人原本是專制政權的統治本質之一,中共打殺異議人士紀錄的罄竹難書,加上中共此次對陳水扁以民意推動公投進行「漸進式的台獨」可說是恨之入骨,又束手無策,尤其是「反飛彈」議題直接將中共的軍事威脅宣揚於國際,更是讓中共瀕臨爆發的邊緣,所以槍擊案以中共的嫌疑最大。

最想知道是誰要暗殺陳水扁的人,就是陳水扁本人,但是,總統槍擊案能做刑事調查卻不能做政治調查,萬一查出來的證據指向中共那怎麼辦?陳水扁一再堅持不得成立「槍擊案調查委員會」或許正有這種考慮,個人受槍傷是小,若是因而引發兩岸的軍事相向,那可就不是個人恩怨的事了。(註二)

筆者認為在這次選舉中,在第一時間內將槍擊案指向賭盤黑道的處理方式是陳水扁陣營最佳的政治智慧表現。

(註:對於槍擊案,陳水扁和民進黨或許剛開始也沒有適當的辦法來反擊連宋的指責謾罵,結果是泛藍提出讓美國的李昌鈺前來驗傷,卻給陳水扁開了一扇大門,在短暫的猶豫之後,立即主動的邀約,促成了這次的美國專家驗傷之旅。也將連宋最後的抗爭點給打破了。陳水扁同意李昌鈺等美籍專家前來驗傷和協助破案,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讓國際釋疑和堵住連宋的嘴巴,另一方面也真的希望能夠找出真兇,緝兇報仇,況且,萬一兇手真的和中共有所關連,有美國的專家當證人,台灣可以避免胡亂指控的罪名。事實上,即使真的是中共,只要他不承認,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註二:連宋提議的「槍案調查委員會」,目的並不在調查,而在於阻止陳水扁的就職,其政治策略和驗票相同。這也是應該陳水扁難以同意的考量理由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達宏:總統選舉陳水扁能夠獲勝的原因 
高達宏:「陳水扁能夠獲勝的原因」之二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