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案凸顯對富人的憤怒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紹英編譯報導/中國東北的工業城市哈爾濱一個和煦的十月天,一位工業大亨的妻子蘇秀文從她那價值96,000美元的寶馬(BMW-X5)車中跳出來,生氣地責罵農夫代義權用他裝菜的車刮了她的汽車。在打了代以後,盛怒的蘇鑽回到她的車上,沖進了13個圍觀者中,殺死了這個農夫的妻子。

在法庭上,蘇稱她意外地把檔挂在了前進檔,其實她沒有想傷害任何人。法官宣告她殺人罪不成立,但因為過失給了她一個兩年的緩刑。

6個月後,大量的網上討論的結果使得這個案件成為不滿新的財富擁有者的一個出氣口﹕當成百萬的工人和農民為生存而掙紮的時候,他們卻已經非常富足。通過互聯網、小報和新聞雜志發泄的公眾的憤怒,促動了一個難得的政府的回應。警察對此事件做了一次新的調查,雖然不久前公佈的結果仍維持原判。這個案子所透露出的憤怒表現了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設計師,因“先富起來”而受贊揚的鄧小平的對抗性反應。

美聯社一份報告認為﹐蘇的案件所引起的憤怒跟這樣的傳言有關:她的公公是一個權利很大的地方官員,他的影響使她能在法律的制裁下藏身。調查人員和官員否認她與高級官員有任何關系或得到特殊的對待。

這種憤怒的目標是那些從改革中獲利的中國人,這個改革拋棄了計劃經濟代之以不成熟的資本主義,同時保持了政治和法律系統的不透明。很多富有者是政府官員或有政治關系的商人,他們使用他們的關系來保衛土地、合同和房產,從國家資產中產生驚人的私有財產。

在哈爾濱這種傾向尤其明顯,這個夕陽工業帶中的巨大區域內的工廠受小私人工業的影響而衰敗。

“人們不知道這些新貴是如何得到他們的錢的,所以他們總是被懷疑為貪汙腐敗和職務上的關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申名高(Shen Minggao)說。

中國的經濟改革製造了一個不斷增長的收入差距。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中國人口掌握著大約百分之八十這個國家的私人財產。上了年紀的中國人尤其顯得難以接受,他們回憶以前計劃經濟的時代是如何贊美工人和農民,並且絕大多數人是一樣的窮。他們特別不滿隨著一波又一波的國營企業的失業潮而來的不安全感﹐現在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口在健康保險的覆蓋之內。

這些擁有由高高的院牆保衛的別墅、進口的小汽車和私人學校的新富喜歡顯示他們的財富﹐並公然地顯示他們對慈善或社會道德的無理念。一些人大膽地拿著非法獲得的財富出國,留下破產的公司和貧困的工人們。

互聯網使很多這樣的憤怒得以聽到,使公眾在整個被政府控制的新聞和無效的政府上訪辦公室之外可以發泄。“以前對這樣的一個案子,公眾從來沒有這樣的一個渠道可以參加討論,沒有網上公眾的意見,政府根本不會感到壓力去重新調查。”一個計算機咨詢公司,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的主任房星東說(Fang Xingdong)說。他說雖然對寶馬事件的調查可能幫助穩定公眾的憤怒,這壓倒性的批評也會導致更嚴格控制網上類似的討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工無工資自殺 黑龍江省委書記如何做好官?
官方復查「寶馬案」 宣稱無故意殺人證據
中加防長罕見會面 加拿大對中共發出警告
美眾院委員會尋求金斯瑞和中共關係情報簡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