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報導中國經濟成長背後的另一面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白玉編譯報導)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進步令人眼花撩亂。在過去25年裡,國內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每年平均9%成長。現在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是對日本的2倍,每週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超過10億美元。現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萬4千億美元,是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美國仍排名第一。

英國「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三月十八日的報導中深入探討了中國表面華麗的經濟成長其背後的「較黑暗的現實」(a darker reality),這是引用柏克萊大學史雀爾教授(Orville Schell)的話,他對中國十分熟悉。

1. 農村的8億人口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處於失業或待業中,農村的落後自1978年以來沒有甚麼改善。

2. 貧富差距,20%的富人的存款占銀行總存款額的80%,而80%的人的存款額只占20%。

3. 每年需要1千2百萬至1千5百萬個新工作,才能趕上中國人口成長的速度。

4. 北京政府必須處理城市中1億至1億5千萬外來流動人口無穩定工作、無長期住所和醫療的問題。

5. 目前有景氣過熱的憂慮,房地產、鋼鐵及汽車工業開始出現泡沫化, 十分之九的生產品供過於求。

6. 自然生態環境的惡化和有毒污染為未來增添成本,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消耗不成比例,沙塵暴、荒漠化、乾旱、水土流失等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快速蔓延各地。

7. 中國的商業風氣善變,而且經常是腐敗的。2002年全球貪污指數排行榜,北京與多明尼加、衣索比亞並列59名。

8. 在國家鮮少提供社會福利的情況下,中國人需要儲蓄供自己之未來所需。

9. 過度投資,在追求成長的同時,政府導引國營銀行採取寬鬆政策,信用取得容易 (Easy credit) 導致更多壞帳 (bad debts) 並減少新的工作機會。

10. 中國的成長十分的浪費。在80及90年代,需要2至3美元的新投資來產生1美元的額外成長,現在卻需要4美元多。即使是條件較不利的印度,在同樣的衡量方式下,目前也比中國有效益。

11. 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oundation)的黑騰斯(Paul Heytens)和哲布克(Harm Zebregs)指出,中國四分之三的經濟成長來自於資本累積 (capital accumulation),而衡量總體經濟效益的生產力指數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從1995至1999年每年僅增加2%。

12 國營公司較重視維持營運與提供就業機會,而不重視獲利,即使最好的國營公司也無法在全球競爭。

13. 中國發展中的資本主義並非以財產權和自由市場相關的法律為基礎。這種資本主義不平衡也不穩定。在中國營業的跨國公司通常無法獲得足夠的投資報酬,或真正地得到任何形式的利潤。因為它們高估了市場,低估了競爭。

14. 大陸官方的統計數據浮誇。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1978-95年的年平均增長率應為8.2%,比官方數字的9.9%低1.7%。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麥迪遜教授(Angus Maddison)的研究,同一時期的年均增長率應為7.5%,比官方數字低2.4%。美國學者羅斯基(Thomas Rawski)估計1997-2001的累計大陸經濟成長率總和可能不超過官方所宣稱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特別是,他認為1998年及1999年的經濟成長率應該介於負2.5%和正2%之間。

在國內,北京政府明確的知道,經濟的成長是人民仍舊容忍其專制政治制度的重要因素。中國領導人雖然自稱共產主義者,然而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資本主義者。如果他們有指導方針,那肯定不是出自於毛澤東或馬克思,而可以用鄧小平的一句名言來作最佳詮釋:「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前景 學者看法不一
張林:欺詐型中國經濟
樑京:中國經濟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進退維谷的中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