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太聖:主義相關熱門詞語雜談

齊天太聖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12日訊】主義不僅是思想理論界的熱門詞彙,就是在老百姓當中也是耳熟能詳。筆者僅就所知所學所想的一些常識性問題,談一談與主義相關的幾個熱門詞語個人的一點看法。本人歸納了四個方面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自由主義。就此分成四個部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馬克思主義

1949年以來的這個,通過添鴨式的灌輸,即使你有可能不一定知道馬克思主義具體為何物,但每一個中國人都一定知道曾經有一個叫馬克思的德國人,有一個叫馬克思主義的詞彙佔據著中國大陸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是列寧所做的《卡爾.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列寧總結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哲學唯物主義,辯證法,唯物主義歷史觀,階級鬥爭等等。筆者生於大陸長於大陸,也曾經受了十五年的「共產教育」,對馬克思主義有些書本上的感性認識。如今,通過對社會逐漸認知的我,離開學校後方才接觸過一些非馬列思想著作的我,已經不在迷信老馬的主義思想的我,現想從一個新的視角重新認識本人學習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性的理論。先說我還能贊成馬克思某些理論的方面。首先,我還是比較同意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某些內容。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都是有規律的運動著的,人們只能利用規律而不能改變或破壞規律(規律就是自然法則),這通常表現為對自然規律的尊重上面,這裡面有了點「天人合一」的意思。恩格斯就此問題說的就更明白了:「人類每一次對大自然的征服最終都必將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從對大自然的「尊重」來說,我是贊成的。還有一方面值得肯定,老馬先生在否定了資本主義國家「少數人」的民主後,展望自己所繪製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大多數人乃至所有人的民主,他認為社會主義民主是比資本主義民主更民主的民主。老馬有一個民主的理念也是值得肯定的,民主畢竟是個好東西嘛。這只是說他的「民主理念」值得肯定,具體實踐如何是在他死後由他的「信徒」們去實踐的,實際效果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下面要說的是馬克思主義中本人無法認同的觀點了。首先,老馬的暴力革命思想我就不能認同,這可能不是他的錯誤,權且稱其為歷史局限性。第二次世界大戰應該是一個分水嶺,二戰以後民主變革出現了許多新形式,以甘地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追求印度民族獨立伊始,有東歐的和平演變,蘇聯的平穩解體,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亞洲韓國台灣的和平過渡民主等等,實現了非暴力實現民主話的可能,這肯定是一種社會進步。可是在二戰以前,要想變革就必要有暴力革命,馬克思本人不可能不受到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但他很少考慮暴力革命所產生的後果。暴力革命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嚴密的組織統一的領導,這勢必造成革命成功後的獨裁特性,這也是獨裁的慣性。世界古往今來,從下至上的革命只有兩次由於上下妥協而實現了和平民主政體,即:1688年英國革命和1789年美國獨立戰爭,英國從1688年至今三百多年從沒有過內戰,美國從1789年至今三百多年只因為奴隸問題爆發了1861-1865四年內戰,國內始終沒有大的動盪。這兩次革命帶有明顯的妥協性,而與馬克思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不妥協的徹底的革命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們看到中國歷史農民起義的「暴力革命」推翻一個舊的王朝建立一個王朝,英國的克倫威爾和法國的羅伯斯庇爾推翻封建專制建立的卻是新的專制,中國共產黨推翻專制腐敗的國民黨一黨專制政府卻建立了一個新的更加專制更加腐敗更加獨裁的一黨專制政府,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所以本人不太贊成暴力革命,要想實現民主或者社會進步,相互寬容妥協非暴力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二戰後的國際形式說明這已經從理想變為可能實現的現實。

另一個是我不能認同馬克思的觀點是壟斷的解決辦法。「壟斷理論」使馬克思走進了一個自己構陷的理論迷宮之中,而他自己卻可能混然不覺。按馬克思的理論,資本主義由初期的自由競爭階段發展成為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即通常所說的「帝國主義階段」),由於壟斷產生的對工人更嚴重的剝削,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然後在繼續發展,目標是共產主義。在這套理論中「壟斷導致滅亡」毫無疑問是正確的,這也算馬克思對人類的貢獻之一,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顯然借鑒了這一理論。美國率先於1890年制定了《反托拉斯法》,並逐步完善法律法規,限制形形色色的壟斷行為,使市場始終處於競爭狀態。中學生物課本中有「頂端優勢」的內容,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最頂端有吸收營養的優勢,為了使生物順利生長就必須要「掐尖」,只有這樣才能使其它枝葉平等的獲得營養,植物的生長才能更合理。反壟斷的核心思想內容就是「掐尖」。在肯定馬克思「壟斷導致滅亡」理論的同時,不得不說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推翻壟斷資本主義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而公有制卻成為比壟斷資本主義更壟斷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歐亞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由於公有制而競爭乏力(或者說根本就沒有競爭)產生的國家壟斷行為,使經濟失去活力,這是上個世紀蘇東巨變最根本的原因。

最後說一說中國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在本人看來毛澤東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鄧小平們離馬克思主義漸行漸遠,就更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了)。毛澤東盜用了馬克思主義中能為其所用的某些部分來進行他的農民革命的社會實踐。他吸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看來恰恰是那些糟粕的地方,而被他所拋棄的正是我所認為的馬克思主義中某些精華部分。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民主是比資本主義民主更高級的民主,而毛澤東在革命中打著民主的旗號,而革命成功後又打著民主之名行專制之實;馬克思主義認為應該尊重自然規律,而毛澤東非要人定勝天,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鬥爭成為他最大的愛好。與天斗的結果也正像恩格斯說的那樣遭到了大自然的無情報復,深耕密植,毀林種田,打麻雀這些不尊重自然規律的行為都成了餓死幾千萬人的原因。大量的水電站的修建使從前常發洪災的黃河變成了一年有二百多天斷流的河流;而馬克思暴力革命的思想卻被毛澤東發揮的淋漓盡致;馬克思公有制計劃經濟的思想也被老毛全盤接受。由此看來,毛澤東這個馬克思的徒子徒孫最多只能打5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由中國幾千年的專制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糟粕部分合成並由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一手諦造出來的東西方混血怪胎。

二.封建主義

當今中國一旦有人要推卸什麼「歷史責任」,如果要從中國自身找什麼原因的話,總會說是「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云云。對於封建主義筆者想引述已故的李慎之先生的一篇文章《「封建」二字不可濫用》中的部分內容(原文見李慎之何家棟合著的《中國的道路》207-209頁)。

「你們這一代年輕人可能不會注意到,濫用『封建』這個詞原本正是壓倒『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的結果。因為時下所說的『封建』以及由此所派生的『封建迷信』『封建落後』『封建反動』『封建頑固』……等等並不合乎中國歷史上『封建』的本義,不合乎從FEUDAL,FEUDALISM這樣的西文字翻譯過來的『封建主義』的本義,也不合乎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封建主義』的本義,它完全是中國近代政治中為宣傳方便而無限擴大使用的一個政治術語。嚴守學術標準,不肯隨聲附和的史學家是決不如此濫用『封建』一詞的。不信,你查一查一生『未嘗曲學阿世』的陳寅恪先生的文集,絕不會發現他會在任何地方把秦始皇已經『廢封建,立郡縣』後的中國稱為『封建社會』。」「時下流行的看法是,封建主義束縛以至壓殺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文精神。我的看法則相反,造成這種結果的是專制主義而非封建主義。歷覽前史中國的封建時代恰恰是人性之花開得最盛最美的時代,是中國人的個性最為高揚的時代。只要打開《左傳》和《戰國策》一看,就會發現在那個真正的封建時代有那麼多鐵錚錚的漢子以至婦女。你甚至會納悶,中國人後來是不是墮落了。」

三.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

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一樣成為社會主義中國被妖魔化的詞語,只不過封建主義是「對內找原因」時用的,資本主義則是「對外」的或者是用來攻擊異己的。而帝國主義是比資本主義妖魔化更甚可以說是魔鬼化地獄化的詞語了,它也是毛時代的人們(尤其是毛本人)和當今時代的新左干將們言稱西方必用的詞彙(尤其是美國)。筆者認為有必要象李慎之先生對待封建主義那樣對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這兩個概念進行梳理。

資本主義是與社會主義相對應的詞語,我查了1989年出版的《辭海》對這兩個詞語的說明。資本主義制度是以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和剝削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1989年版《辭海》1622頁)。社會主義社會以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1989年版《辭海》1781頁)。過去還有一種說法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是社會主義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而資本主義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後由於「特色理論」的炮製出台,把後一種說法中的本質特徵予以否定,從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到如今的中國不再強調所有制的主體,在中國的個別省份國有經濟已經不足經濟總量的一半了,這意味著社會主義的概念在中國大陸逐步模糊化。資本主義呢?又得再說馬克思了,因為是他發明了這個詞彙。我本人認為二戰以前包括馬克思生活的年代稱西方國家是資本主義社會是合理的,那時的西方國家資本家原始積累階段,對內壓搾無產階級而獲得超額利潤而工人的工資有時卻不足以養家餬口生活難以為繼;對外瘋狂掠奪殖民地的資源和寶藏。應該承認那時的西方社會資本主義存在很多問題,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很重要的一個歷史原因。馬克思自認為找到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的部分,但通過他的徒子徒孫們的歷史實踐來看,他的解決辦法——社會主義理論是失敗的。我還是認為二戰是分水嶺,二戰以後的西方社會所產生的社會現象再用馬克思的資本主義理論解釋就很牽強或者乾脆就解釋不了了。君不見,比爾蓋茨可以靠著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用象十八十九世紀的資本家那樣採用血腥的原始積累方式而是合理合法的文明的成為了大資本家;不少富翁死後把自己所創造的財富全部回饋社會而不留給自己的子女一分錢;前兩年,美國有一百二十位大富翁(其中有巴菲特,索羅斯,比爾蓋茨的父親老蓋茨)聯名給美國總統布什寫信,反對布什逐步取消遺產稅這一對富豪本身們極其有利的政策;股份制的出現,股權的分散,職工期權的產生,使工人階級不再是無產階級,而成為了有產還不算少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大量出現直接衝擊了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的理論。也不知如果馬克思本人活到今天會不會與時具進呢?看到如今的「資本主義」還想不想用暴力革命推翻以中產階級佔多數的「資本主義」去建立他夢想中的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

所以,本人對二戰以後的西方國家是不屑稱其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總願以「民主社會」代稱。至於說帝國主義更是一個幾乎從沒有完整出現過的概念。列寧認為:「如果必須給帝國主義下一個盡量極端的定義,那就應當說,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列寧選集》第二卷808頁)。如果從「帝國主義」字面上理解,古代出現過的古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以及中國古代各王朝帝國等等,但這些帝國顯然不是馬克思列寧所說的帝國主義國家。近代世界,拿破侖的法蘭西帝國,希特勒的德國,墨索裡尼的意大利,天皇的日本等國家倒還是有點「帝國主義國家」的影子,只是跟馬列所說的「帝國主義國家」有點相像,但也絕不是一回事。至於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帝國主義」如何如何就顯得有些可笑了,因為美國既沒有皇帝,也沒有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前面提到過美國1890年就有了《反托拉斯法》,前些年的貝爾公司被拆分和現在微軟公司的反壟斷官司都說明美國從沒有成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這美帝國主義的稱呼從何而來呢?

四.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同樣是一個在社會主義中國妖魔化的詞語。記得我在上小學時就被老師教導,「切忌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一切都應該以國家利益為重」「要有集體榮譽感」云云。老師們往往把遲到早退和隨地吐痰等醜惡現象與自由主義聯繫起來,使當時年齡尚小立志要做好學生的我對自由主義畏之如虎。當年偉大領袖的「名篇」《反對自由主義》中狠狠的批判了自由主義一通,「當面不說,背後亂說;開會不說,會後亂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只要組織照顧,不要組織紀律。」「個人攻擊,鬧意氣,瀉私憤,圖報復。」「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劃,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看了毛澤東的文章也難免對「自由主義」如過街老鼠了。如今對自由主義有了些許瞭解的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篇曾經被捧為經典的老人家文章,在頭腦中形成的是一副無知者無畏信口雌黃的醜惡嘴臉。什麼是「自由主義」呢?當今中國大陸自由主義領軍人物之一朱學勤教授關於「自由主義」總結到:「它首先是一種學理,然後是一種現實要求。他的哲學觀是經驗主義,與先驗主義相對而立;他的歷史觀是試錯演進理論,與各種形式的歷史決定論相對而立;他的變革觀是漸進主義的擴展演化,與激進主義的人為建構相對而立;它在經濟上要求市場機制,與計劃體制相對而立;他在政治上要求代議制民主和憲政法治,既反對個人和少數人專制,也反對多數人以『公意』的名義實行群眾專政;在倫理上他要求保障個人價值,認為各種價值化約到最後,個人不能化約,不能被犧牲為任何抽像目的的工具。」(見《書齋裡的革命——朱學勤文選》381頁)。自由主義一個最基本原則就是只要不妨礙他人自由的自由都應該得到保障。另外,所有的自由主義學者都強調首先是自由,然後才是主義,即自由優先於主義。

以上就是筆者對當今中國與主義相關的幾個熱門詞語一點個人的理解,寫文章的目的是想澄清目前中國(尤其是民間)一些概念性東西,有所偏頗不足在所難免,如有不同意見願與子探討。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撣封塵:揭祕中共體制內的「鐵公雞食堂」
袁斌:若中共入侵,美國會出兵保護台灣嗎?
【網海拾貝】永遠不能原諒中共,更不可與他們和解
絕食、迷茫和夢幻破滅 回憶六四屠殺前的學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