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指美漸失科技龍頭地位

標籤:

【大紀元5月4日訊】〔自由時報俞智敏編譯/紐約時報三日報導〕美國聯邦政府及民間專家指出,美國在關鍵性的科技與創造領域上的全球龍頭地位正在逐漸喪失中,其他國家在基礎科學上的進展經常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凌駕於美國之上,但美國大眾對這種潮流及其可能對美國國內就業機會、產業發展、國家安全及美國知識與文化生活活力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卻還毫無所覺。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儘管全球各國人才蜂起,可望有助於對抗疾病、發展新能源及解決棘手的環保問題,但相關科技突破的利潤也多將由他國取得,其他國家也已理解到科技是經濟成長與繁榮的關鍵,未來美國在招募科學菁英及爭取在全球頂尖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等方面,將面臨來自外國的強大競爭壓力。

 科技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即為發明專利。雖然美國目前仍取得多數專利,不過比率已日漸減少,外國競爭者,尤其是來自亞洲的競爭者動作愈來愈積極,在某些項目上甚至已拔得頭籌。美國本土發明者所取得的產業發明專利比率數十年來持續下降,目前約在五十二%左右。日本、台灣及南韓研究人員每年獲得美國產業專利比率則已逾四分之一,而且成長速度十分驚人,不但為這些國家賺取大筆利潤,更影響到美國產業獲利。台灣和新加坡在專利引用數量上也都已經超越美國,中國則是下一波專利發展的大本營。

 其次,美國研究人員所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也明顯下滑。根據美國物理學會所出版的系列頂尖物理期刊「物理評論」最近追蹤調查發現,在二十年內,美國所發表的論文篇數已從全球最多持續下降至少數地位,去年全年的論文數量比率只有二十九%,較一九八三年的六十一%少了一半。歐洲早在一九九○年代中就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科學論文來源地區,而美國科學家卻還不清楚外國競爭才是本國研究論文未獲重要期刊收錄的主因。

 美國科技地位大不如前的另一個跡象,則是象徵科技卓越成就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銳減。傳統上,美國科學界在基礎研究方面因獲聯邦政府鉅額經費挹注,經常都是諾貝爾獎的大贏家。不過美國的獨霸地位歷經一九六○至一九九○年代間的高峰期後,二○○○年後已呈現萎縮態勢,目前美國在諾貝爾獎科學獎項所佔比率約為五十一%,其餘則由英國、日本、俄羅斯、德國、瑞典、瑞士和紐西蘭所瓜分。

 分析家指出,歐洲及亞洲國家的科技研究正在急起直追,不過美國卻未重視到此一發展。例如在三月間,歐洲科學家宣布在火星大氣層中探測到甲烷,顯示火星地表下可能有外星微生物存在,當時從巴黎到雪梨各大媒體都以頭條新聞報導這項發現,但美國人卻完全陶醉在火星探測車成功登陸火星的成就上,渾然不知國外科技發展的進展。分析家認為,美國在科技上的相形失色,是全球生活品質提高後不可避免的結果,也是全球化發展的一部份,美國必須有所調適。


歐洲太空署火星快車(European Space Agency’s (ESA) Mars Express)1月15日拍攝到的火星照片。(ESA/AFP/Getty Images)


歐洲太空署火星快車(European Space Agency’s (ESA) Mars Express)1月14日拍攝到的火星照片。(ESA/AFP/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DVD升級生力軍EVD格式獲中國支持   
美投資人擔心製造業外包衝擊失業率
何美玥:建立華人基因庫  可增進醫藥界交流
網路烽火連天  培果天網兩病毒大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