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駐華大使洛德評述裡根

標籤:

【大紀元6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報導) 一位前美國駐中國大使表示,前美國總統裡根任期內,不僅在改善美中關係方面做出的貢獻功不可沒,更是大力推動美國的價值觀念。 從1985年11月到1989年4月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溫斯頓﹒洛德說,前總統裡根執政期間,美中關係處在不斷發展和上升的積極時期,兩國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政府部門之間的交往不斷擴大。他說,雙方在加強軍事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美國還向中國輸出武器裝備。

*大力宣揚美國價值觀*

洛德大使說,他由衷敬佩裡根總統1984年對中國進行的成功訪問。

洛德說:“我特別欽佩裡根總統對中國的訪問,他不僅同中國領導人進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著重討論了雙方的共同利益,還大力宣揚美國的價值觀,尤其是他在復旦大學發表了宣言性的演講,論述了‘自由’這一價值觀念。他在推動美國的價值觀上的直言不諱,讓當時很多人感到緊張,因為‘自由’這個字眼當時在中國還相當敏感。但我認為,裡根總統不僅贏得了篤信民主和人權的中國人的尊敬,還因闡述他的原則贏得了中國領導人的尊敬。”

*平衡美中台關係*

洛德大使說,有趣的是,裡根總統入主白宮初期時,非常親台反共。但是裡根總統執政後逐漸認識到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裡根在信守對台灣做出承諾的同時,積極推動和發展同中國這一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關係。洛德說,裡根任期內,美中雙方1982年發表了著名的“八一七公報”,為解決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問題確立了原則。洛德說,裡根總統在改善美中關係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洛德說:“在防禦保證,防禦武器,非官方的政治和經貿關係方面,裡根總統恪守了對台灣做出的承諾。與此同時,改善同中國的關係,盡管這一問題非常敏感。裡根總統在處理美中台關係的問題上求得了平衡,這為他的後任奠定了美中台關係的基礎。”

克林頓主政時期曾任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洛德說,美中兩國雖然在人權、台灣、西藏問題等方面存在分歧,但裡根總統制定的發展同中國關係的外交政策,使兩國關係逐漸進入一個非常積極的發展時期。他說,在他擔任美國駐華大使那段時間,美中兩國的關係恐怕是1971年雙方關係解凍以來最佳的發展時期。

*任命洛德:一份工資,兩個大使*

洛德大使長期以來在歷屆政府參與跟中國有關的外交活動。早在1971年7月就陪同基辛格博士對中國進行了秘密的訪問,並隨同尼克松總統和福特總統去中國訪問。洛德大使曾經任職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樓,並擔任過國務卿舒爾茨的助理。在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之前,洛德是民間的“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主席。讓洛德出使中國自然跟他的這些經歷和經驗有關。不過,洛德還提到另外一個因素。他說,第一夫人南希﹒裡根是他的華裔夫人、作家包柏漪所寫的《春月》一書的讀者。第一夫人曾經向總統建議,如果讓洛德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美國納稅人只需出一份工資,就能得到洛德和洛德夫人兩個大使。

*友善而堅持原則*

在談到與裡根總統的私人交往時,洛德大使說,他和夫人包柏漪曾有幸於1984年參加白宮舉行的一個小型晚宴。那是在裡根總統訪問中國之前。他們向總統和總統夫人介紹了有關中國的情況。洛德說,那次會晤以及後來多次陪同裡根總統會見中國領導人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洛德說:“裡根總統是個非常友善的人,非常真誠,熱情好客,但與此同時,他還是個非常堅持原則的人,堅持價值觀的人,在闡述美國的立場時,果敢率直。”

前美國駐中國大使洛德說,裡根總統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堅持鮮明的原則立場,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洛德說:“在中國期間,裡根總統在展現尊重、友好、堅定態度的同時,率直表達他對自由和民主的看法,盡管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他不僅表現出在尊重中國的同時,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還能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

相關新聞
美電動車價格暴跌 二手特斯拉2.5萬可買到
六款商品在Costco價格不菲 但經常打折
殲-20與F-35戰機誰占上風? 專家這麼說
擁有F-35戰機最多的十個國家 第二名出人意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