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溫氏效應--緊縮銀根 傷及無辜

標籤:

【大紀元6月23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劉宗琪、張揚編譯報導)中國經濟過熱,溫家寶祭出降溫措施,以行政干預方式凍結銀行貸款,世稱「溫氏效應」。此舉不一定有效減少地方政府形象工程、重複投資,但活力充沛、創造許多就業機會的民營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哀鴻遍野。六月十七日出版的《遠東經濟評論》舉了一個上海服飾業老闆的故事。

四十八歲的戴紅蒂(譯音)口袋裡沒錢了。她坐在上海市郊一間由陸軍兵營改裝的辦公室裡,為她目前周轉不靈的財務苦惱著,一個月後她就會有進帳,但現在她連這間有點凌亂的辦公室的租金、員工薪水都付不出去。

今年三月,紅蒂向上海銀行商借貸款五萬人民幣 (以下同,約廿萬元新台幣),銀行以她缺乏政府部門的擔保予以拒絕。她拿出一家國營企業客戶下給她好幾百萬人民幣服飾訂單,證明將來利潤十分豐厚。不過,依舊是「不准」。

看著她辦公室裡簡單的陳設,很明顯她的經營成本低廉。她的「紅華紡織廠」和另外兩家的民營小公司,合租了這間陸軍兵營改裝的辦公室,她每年付七萬五千元租金。在這棟天花板油漆剝落的兩層樓辦公室裡,紅蒂所在位置的上頭有一個臨時的隔間,裡頭擺放著工人們晚上睡覺用的折疊床具,辦公室的大廳,兩個男子正在一張桌子上頭用剪刀裁剪布料,另有八個女工縫製著白色的伸縮褲;那一件褲子在當地大賣場裡要價三十九元,而工人的月薪只約六百元。

除了繼續按時支付電費和瓦斯費,她必須保證還有足夠的錢購買布料和支付二十名工人的薪水。有能力幫她的親友,她也都盡力去周轉了。如果有一天工人感覺形勢不妙,可能落跑,她就全軍覆沒。

雖然人民銀行(央行)把基準利率固定在5.37%,各地銀行實際放款利率已經調高。但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的經理表示,資本額小於一千萬的企業,是完全借不到錢的。

今年的「宏觀調控」與一九九三、九四年很相像。那時盛行一窩蜂投資,例如溫州原有十幾家打火機工廠,短短幾個月內暴增到三千多家;一陣廝殺後,又掉回十幾家。但當時的緊縮政策,也造成很多進行中的工程停擺,到現在還有一部分繼續養蚊子,留下大量的銀行呆帳。

這次降溫,使從事鋼鐵、水泥、鋁業以及房地產的所謂過熱產業的民營企業,資金特別艱困。但國家級的大鋼鐵廠仍在擴充產能,同時,外商也還持續對中國投資。降溫效果終究如何,還待觀察。──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逐漸冷卻但風險仍在
中國經濟政策應重新思考產業方向與定位
梁亮:世界關注的宏觀調控
經濟學人︰中國經濟降溫 手法笨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