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三歲中國小學生的[城鄉差異調查報告]

標籤:

【大紀元7月20日訊】武漢大學附屬小學十三歲的小學生在他的[城鄉差異調查報告]結束語中寫道:“希望農村的孩子也像城裏的一樣,不再被書本抛棄,不再流浪……也像我一樣有筆記本電腦,有數碼照相機,有他們想要的一切!有他們自己的節日———『全國農村日』”。

據中國青年報日期報導,武漢大學附屬小學13歲的劉伊科,在暑假跟隨父親回到老家湖南農村,把寒假完成了被他自稱“子課題”的“城鄉差異調查報告”。

據瞭解,今年寒假,劉伊科歷時一個多月,拍攝照片500多張,寫出了4000多字的“城鄉差異調查報告”,還建議設立“全國農村日”。開學後,當劉伊科把這個報告和27張照片當作寒假作業交給老師後,老師驚訝了。

老師介紹說,這些年來,也收到過一些學生的調查報告。可他們的調查報告卻無一例外的是保護環境、節約用水這樣很“城市化”的環保題材。獨有這一份是涉及農村問題的調查報告。

劉伊科說,他調查城鄉差異的初衷很簡單,家裏在農村有很多親戚,自己對農村並不很陌生。劉伊科的父親從偏僻的山村考上大學,成了武漢大學的博士、國際問題專家。“我爸爸常說他12歲以前從沒吃飽過,‘農村太苦了,城市孩子太甜了!’”

爲完成報告,劉伊科自己設計了調查問卷,分發給爸爸所在武漢大學的老師。教授、博導們劉伊科的做法很受震動;他還把問捲髮給賣布的老闆、超市營業員等普通市民;在武漢、長沙、衡陽,他得到了20份城市人填寫的問卷。

他總結說:“在城市的調查進行得很順利,可在農村進行調查就難多了。“很多農民農閒時忙於打牌,對我的問題不感興趣。有的文化不高,連名字都不會寫”。

在劉伊科的調查報告裏,他用圖片加簡短說明的形式比較了城鄉在交通、衛生、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差異,比如“城裏的孩子個個都是掌上明珠,而農村的孩子從小就不得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同樣是春天,城市裏‘大款’、‘小款’們都往旅遊勝地‘鑽’,可農村的人們呢?種菜、護菜哪怕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同樣是風燭殘年,誰來關心農民的晚年生活!農民勞作一輩子,卻沒有退休金”。

劉伊科在他的報告有這樣的一個畫面:他把城市的大馬路和村裏的爛泥巴路兩張圖片放一塊兒,配上圖片說明:[‘水泥的原料來自泥土。你可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他的爸爸見此,驚呆了,說:“顯然孩子是有思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于建嶸:當代中國農民的維權活動與政治
人權組織譴責中國政府軟禁農運領袖
女大學生揭地方腐敗  「花果山」上書溫家寶
17歲農村少年上書全國人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