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談鄧小平功過(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   中國各地最近兩個星期慶祝鄧小平百年誕辰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上至國家主席,下至百姓,都用自己的方式緬懷鄧小平,歌頌他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瞭望新聞周刊報導,鄧小平的解放思想,事實求是的精神,不妥協的作風和他的理論是中國現代化的基石。《新聞周刊》則以鄧小平的平凡生活為主線,刊登出他的各種生活照片表現他率真樸實的一面,來說明他也是凡夫俗子,也要過著平常人的普通生活。

然而,在中國大陸的慶祝活動和媒體報導中,歌功頌德的高調處處皆是,香港政治評論員林和立認為,這些官方媒體的報導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實際上鄧小平的戎馬一生還是存在有失偏頗的地方。

*鄧小平未支持胡趙改革努力*

林和立說:“很明顯鄧小平對於同樣跟經濟改革重要的政治改革方面,可以說雖然在他復出不久從1978年到80年代初期,他在黨內內部講話也提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但是沒有實行。而且他還把他手下頭兩個指定的接班人就是胡耀邦跟趙紫陽(推下台),胡跟趙其實對於政治改革的貢獻很大的,但是鄧小平並沒有給予他們支持。”

林和立還舉例提到目前對中國來說還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來說明鄧小平的失誤之處。林和立說:“我們都知道“八九風波”問題,在這個“天安門事件”當中他是採取了非常保守甚至有人認為是反動的強硬的措施,把這個運動用軍隊打下來。89年以後好幾年,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改革方面都是走了不少回頭路。至於政治體制改革到今天為止,雖然胡溫是標榜他們胡溫新政,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提出具體的政治上的民主化這個道路。這個或多或少都是跟鄧小平那個時代有關係。”

台灣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認為,鄧小平基本上思想是比較活潑開放的,表現在經濟上特別如此。但是對大陸八九民主運動採取比較強硬的做法,覺得這方面他的思想其實還是有局限性。

張榮恭說:“這跟中共基本的體制還是有關係的,它沒有辦法用更為彈性的方式來面對八九年民主運動。這方面我覺得是蠻遺憾的,這種強硬 的做法對台灣其實震撼是蠻大的。”

*西方媒體報導六四態度有變化*

所以,要說鄧小平有瑕疵的一面,人們自然會聯想到“八九”事件。但是也有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 在北京,密切關注中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發展的英國研究員李白認為,“六四”事件是鄧小平為了恢復社會穩定做出的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而他這個決定對錯與否,將由歷史來裁決。

李白指出,以前西方媒體對“六四”事件的報導都是以比較明顯的譴責態度來對待,然而現在的報導態度有所轉向。他說:“西方媒體在最近的‘六四’周年紀念的報導中往往都會另加一段,指出中國89年以後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變得國強民富。說不定,當年鄧小平如果不下令鎮壓的話,中國還不會獲得今天的發展。”

*六四鎮壓非鄧小平一人決定*

北京語言學院的英文教師提伯曼表示,據他從各種書籍文章所了解到的情況,“六四”鎮壓事件並不是鄧小平一個人的專斷決定。提伯曼說:“這個事件似乎是受到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府那些老黨員的壓力,他們的路線更強硬,思想更傳統,不願意給人民言論自由。領袖也是人,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但是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就要完全剝奪他們作為領袖的名譽。”

今年的慶祝鄧小平百年誕辰系列活動,也對未來作了展望,初步提出了一些具體目標,比如將在今後5 年進行教育改革與發展,未來十五年發展科技,要在二十一世紀前五十年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等這些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鄧百歲冥誕紀念大會  江胡出場有玄機
二十三年前牽動中共中央高層的一封信
鄧小平警衛才中將 由喜貴憑甚麼升上將?
鄧百年誕辰 廣安如臨大敵 法輪功喇叭播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