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波:《不滅的理想》--悶雷般的激情之歌

楊銀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31日訊】“悶雷般的激情”,這是政論作家樊百華對本歌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激情者,固然是呼喚一代又一代崛起者,爲創立民主社會而不斷奮鬥,力掃專制污穢之激情;悶雷者,亦確是激情背後數年淤積於心的深深苦悶,以及親眼目睹當前社會湧動之廣大民憤,感歎國家竟如此積重難返的深深壓抑之悶雷。這其中的複雜體驗及滋味,絕非空有一腔熱血的叫囂狂嘯者所能表達。然而,盤古樂隊在較爲簡陋的音樂設備之下,卻第一次用歌聲將它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一、過程

7月12日,我定下歌詞的最後一筆,隨後,將它作爲首發稿投寄《民主論壇》,並無償贈送給具有政治批判色彩、同時也具有一定爭議性的知名搖滾樂隊──盤古樂隊。7月18日,敖博來信:“楊兄,這才是真正有血性的搖滾歌詞!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銀波,你的生命至少是正確的!”段信軍隨之趕緊譜曲,並演唱之;音樂後期,敖博最後完成音樂縮混。8月6日,《民主論壇》發表歌詞。8月8日,本歌殺青。8月12日,本歌首次發表於《我99音樂網》,並於當天被4家知名網媒(《網路文摘》、《中國魂》、《博訊》、《中國事務》)轉載。整個過程,剛好歷時1個月。

8月14日,《大紀元》轉載本歌。8月15日,我主辦的電子刊物《百年鬥志周刊》第82期發行8,223份,亦轉載之。8月14日~19日,《自由亞洲電臺》《心靈之旅》節目連續5次播放本歌,其覆蓋面驟然擴大。而且,臺北中央廣播電臺、《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也將播放本歌。除此以外,在大陸網媒中,本歌進入3家音樂網站、11個音樂論壇。如同其歌名,本歌既飽含理想,又不易滅亡──下載、拷貝、存檔、流傳本歌的人數已以千計。至於將本歌重新演繹者、公開表演者,目前還未發現,但我相信會有。

二、回響

主要是收到的來信非常多(截至8月20日10時,計106封)。這包括一些熟知的朋友和完全不相識的聽衆、網友。熟知的朋友方面,比如:8月12日,田曉明、鄭義、孫文廣、徐文立來信;8月13日,樊百華、鹿青霜、黃絹、王繼海來信;8月14日,張敏、洪哲勝、陳泱潮來信;8月15日,夏語冰來信;8月16日,李建強來信;等等。來信最多的是一些非常支援中國原創音樂、欣賞配曲和歌詞的歌友、詩人,以及聽過盤古樂隊搖滾專輯的朋友。然而,我卻只知道其中5位網友是我朋友的朋友,而其他絕大多數網友則概不相識。

部分網友評價說:本歌“充滿激情”、“有勇氣”、“有震撼力”、“有蓬勃之氣”、“音樂風格有同感”、“是最真實的藝術”、“詞很濃縮、很簡化,意義卻很寬很深”、“永遠支援盤古樂隊”等等。部分批評的聲音也有,主要是繼續指責“2.28盤古事件”(2月28日,盤古樂隊于臺灣總統府前參加“臺灣魂 SAY YES TO TAIWAN”音樂會,演唱《獨立革命》、《保衛臺灣》),比如“封殺盤古”、“盤古還算是中國人嗎”等等。其他部分聲音屬於褒貶參半:佩服其獨立人格,反對其過激做法,比如“盤古確實是中國真正的朋克樂隊,但對盤古的瘋狂行爲本人無法理解,更不敢苟同”等等。

三、抽出頗有價值的兩封信

(一)著名作家鄭義(美國)的信:“銀波:我很感動!謝謝你!看見你,就想起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如你一樣懷著不滅的理想在遼闊大地上飛翔。祝好!要注意保護自己。”從他的角度看:第一,這是一首令人感動、令人懷念的青年理想之歌;第二,堅持理想則充滿阻力,包括遭遇人身危險、牢獄之災等。飽經風霜者,既珍惜後輩之崛起,又深知國人之艱難,內心深處喜憂同在。這就是說,中國的青年志士應有十足之把握和準備,方可穩健實踐理想,否則意氣用事往往踩空、踩偏,空留熱血沸騰令人扼腕。中國不缺鬥士,缺的是穩紮穩打的鬥士。

(二)《自由亞洲電臺》《心靈之旅》節目主持人張敏(美國)的信:“銀波先生:您好!祝賀創作成功!向各位致感謝與敬意!問候您的父母親!”這段話不是簡單的問候。我和張敏曾經在電話裏交談過近3個小時,作爲從業多年的優秀節目主持人,她可謂閱人無數。然而她卻說:“您是在我所有的採訪對象當中,很特別的一個人。”她是知道我對搖滾樂有著長年創作經歷的極少數人之一,也是在我所接觸的電臺主持人當中與我交流最深的一個人,所談話題的廣泛程度和深入程度超過我其他任何訪談。再者,她的兒子僅長我6歲左右,曾經如我一樣多年熱衷重金屬搖滾樂(目前他正在做爵士樂),所以張敏聽到本歌的時候特別激動,並特別向我父母立即表達一種爲人父母者的祝賀。這就是張敏,雖儘量不做任何評議,卻細緻入微,且十分真切。

【附】:《自由亞洲電臺》《不滅的理想》試聽網址(節目最末尾的4分10秒,即:第12分23秒~第16分33秒)www.rfa.org/content/service/man/audio/yuanhb1.mp3

--轉載自《民主論壇》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楊銀波:中國農民工調查—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
楊銀波:專訪大陸政論作家鄭貽春
【專欄】楊銀波:國際人權互動很有必要
楊銀波:中國農民工調查:農民‧農民工‧城市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