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妙果園做快樂莊稼人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蕙燕達拉斯十一日專電)一位從台灣退休的教師馮延春,因血液中流著為大自然深深吸引的因子,放下案頭書卷,在德州與奧克拉荷馬州邊界小鄉村,偕同妻子,捲起衣袖胼手胝足地開設了「奇妙果園」。他們說,這是大自然對他們的呼喚,希望能夠將這塊五十畝大的農場,開闢為孩子們的生態保育示範教室。

這對充滿理想的夫婦,就是馮延春與牽手宋月齡,他們一人負責躬耕田畝,一人負責收成,兩人已從白面書生、對莊稼一竅不通,成功轉型為快樂的莊稼人了。

奇妙果園位在奧克拉荷馬州南方與德州交界的柴克維爾市(Thackerville),左鄰右舍不是養馬場、就是放牧牛羊。

果園中有幾棵大松樹,每當帶著松香的清風徐徐吹來,不禁讓人暑氣頓消。當夜幕低垂時刻,遠方偶爾傳來幾聲狼嚎,而淘氣的野鹿也常常越過籬笆到果園中偷吃甜美的梨子,農場中不時還會見到狐狸、土狼的身影,而馮家就是位在這塊果園的大胡桃樹下。

若以「衣帶漸寬終不悔」形容農場主人,一點兒也不為過。馮延春自今年2月接手經營奇妙果園以來,短短七個月就瘦了十四公斤,他的皮膚已被德州熾烈陽光烤曬得黝黑發亮,雙手指紋亦已模糊不清。然而他一點都不後悔地說,他終於可以在退休後一圓少年時代的夢了。

馮延春娓娓道出,自幼他便非常喜愛大自然,喜歡分辨與種植各類花草樹木,少年時原本很想報名農業專科學校,但因囿於家庭經濟因素,只好就讀公費的中正理工學院。後來有幸考取公費到美國海軍軍事研究院受訓三年半,不僅讓他拿到了碩士學位,還因此認識了印尼華僑的太太宋月齡。他從軍中退役後,便在新竹大華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教書,教書期間曾因興趣而帶領學生環保社團。

馮延春說,去年8月他從學校退休後來美,「因正好有果園出售,我與太太因為喜歡,就一頭栽入了。...我並不擔心轉換跑道的風險,因為不管怎樣,土地、樹都會存在,更何況人即使賺得一身的錢財若失去了自我,又有何用處呢!」

目前,果園中有一百一十棵二十世紀梨、三百棵豐水梨以及八百棵新興梨。馮延春與宋月齡分工合作,馮延春負責耕耘、施肥、除草等粗工;而手巧的宋月齡則負責採收水果與蔬菜,再將它們封裝或製作成蜜餞、泡菜、果汁等。

馮延春說,他這名門外漢曾為了果園專程回到有「水梨王國」之稱的台灣,向農家們請益,因此在接手果園的前一年,產量僅僅十磅,而今年卻大豐收達一萬磅,令他與太太非常感恩。10月份還將再度返台,向他口中「偉大」的台灣農民「取經」。

未來馮延春夫婦計劃將果園建成完全有機的觀光生態保育農場,栽種原生種的水果,不使用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並且要開闢三個蔬菜區輪流耕種;遠期計劃籌設小型射擊場、迷你高爾夫球場、度假小屋等等。

馮延春還準備在農場周遭多種些大樹,好讓野生動物們有個可以躲避人群的棲身之所。他感歎地說,大地母親用了千百萬年的光陰,才完成了最完美的生態平衡,但人們在二十世紀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就將這自然鏈破壞殆盡,所以他寧願多損失,也堅持不用既有害人體健康、又不利大地的除草劑、化學農藥。也因為如此,在奇妙農場的梨樹上有許多鳥兒紮窩生蛋,讓鳥兒在此有了一個不怕農業侵襲的安居之所。

他說,華人在士大夫觀念作祟下,甚少接近大自然,因此他非常希望藉由開放給大眾觀光、摘果的奇妙果園,讓孩子們領會到大自然的奧妙與寶貴。這名被蚊蟲、火蟻叮咬得渾身腫包的「新鮮莊稼人」說,他非常慶幸自己能在退休後,有此機緣回應大自然對他的呼喚,現在的日子雖然忙碌,但卻反而讓他更能思索生命的意義,過著更充實的生活。

相關新聞
用“真善忍”塑造孩子們的心靈
華文網路巡迴教學洛市舉行
上海教育專家學者提暢守師德「育人」
教師節前夕 江故鄉被指貧富分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