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報呼籲政府認清民意主流

標籤:

【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13日電)香港立法會選舉昨天結束,投票率遠勝上屆,香港今天多家報章發表社論表示,選民的投票意識和傾向,說明了對民主選舉制度的支持,特區政府必須聆聽民眾的聲音,認清民意主流,推動政治向前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本屆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市民用行動表達他們對民主制度的支持。

社論認為,這種新現象對政府及政黨而言都是新挑戰,市民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但要捕捉民眾的意願卻不容易。要知道兩次「七一」遊行,並非因政黨或主辦團體的號召力,而是市民心中有氣,自發地走出來;他們自覺不能再沈默,因此正常的渠道如投票,他們會積極參與。

社論指出,這批新走出來的市民,特點不是倚靠某一政黨、組織性較弱、動向更難預測。對政黨而言,要認識他們的需要,爭取他們的支持,並不容易;對政府而言更是困難,因這些新族群,對政府有所不滿,若政府施政令他們不滿,可能觸發他們自發上街。

明報社論指出,今年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的宣傳工作明顯較以往遜色,高官們在投票前夕也不再努力催票,不少政黨主力人物相繼為負面新聞所困擾,調查顯示選民投票意願受負面新聞影響下跌,人大釋法和否決零七及零八年雙普選也令部份人灰心,加上選管會大意疏忽,多個投票所發生了投票箱不敷應用等情形。這些因素均不利於推高投票率,但結果仍有一百七十萬人出來投票,證明了港人在政治上相當成熟,願意透用行使投票權來傳達他們支持民主選舉的決心。

社論指出,香港人用理性平和的行動,清楚說明了他們對民主選舉制度的支持,特區政府必須聆聽民眾的聲音,重新檢視施政方針和作風,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營造有利的條件。

星島日報社論指出,立法會直接選舉投票率達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創下歷年新高,無論選舉結果最後由誰勝出,如此高的選民參與率,已經顯示民主踏進了一步。不過,衡量本港民主的成熟程度,這並不是唯一的尺度。

 社論認為,不少人形容這次是一個「不談政綱」的選舉,政黨的主要策略是攻擊對手,一些候選人在競選論壇上只顧奪取發言權阻礙對手申辯,大家拉票策略比以前高明,但這只屬「得天下」的權謀,顯示不出成熟政黨應有的「治天下」能力和胸襟。

一些醜聞亦凸顯了人才素質和政黨監管的問題。外國成熟政黨都負起培育人才和品質監控的責任,香港政黨在這方面的表現仍未符理想。 此外,新一屆立法會應改善與行政機關的關係,令施政能夠按照港人最大利益運作,以及贏得北京對民主化開放綠燈,才不負百萬選民所託。

相關新聞
香港立法會選舉 勝負今揭曉
香港立法會選舉尚未公佈最後結果
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55.6%逾178萬投票
香港立法會選舉  民主派候選人質疑票開得太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