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設備銷售 連12月成長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王錦時╱綜合彭博社電〕半導體設備材料協會(SEMI)與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SEAJ)公佈初步統計顯示,7月份全球晶片設備銷售比去年同期成長86%,以台灣及南韓的需求居冠。

統計顯示,7月份晶片設備銷售額為34.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8.7億美元,這是連續第12個月成長。

7月份在台灣的銷售額勁揚159%,為6.03億美元。在南韓的銷售成長115%,為4.01億美元。日本增加37%,達7.52億美元。北美增加33%,歐洲增加24%。

另一方面,日本的資訊業大廠東芝及佳能在14日召開共同記者會表示,將投入2000億日圓(折合18億美元)成立面板合資事業,將利用雙方合作開發出的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體顯示器(SED)技術。SED技術所消耗的電力比標準電漿螢幕還少3分之1。合資事業將在下個月成立,預計明年8月前開始生產。

東芝及佳能初期將投資200億日圓,佳能持股50.002%,其餘股權則由東芝持有。

——————————————————————————–

〔編譯盧永山╱綜合14日外電報導〕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週一發表報告指出,半導體業在數百家廠商競爭下,已出現過度膨脹的現象,這將導致40%的半導體廠商在未來10年被迫關門。

在Gartner所召開的半導體業高峰會上,Gartner公佈將造成半導體業巨變的5大趨勢,包括不同產品介面漸漸整合、生產規模擴大、消費市場擴增、服務供應商的角色日漸吃重、新的顛覆性科技出現。

Gartner副總裁Jim Tully表示:「成本和設計難度提高,系統內容增加,加上彈性變大,意謂了未來有能力供應晶片的廠商將愈來愈少。在1980年代中期,半導體廠商增至120家,2003年再增至約550家,但在未來10年,半導體業將進行大幅度的整合。」

另一股趨勢與半導體成本上揚和生產規模擴大有關,對現有的多數廠商而言,興建晶圓廠的成本愈來愈高,根本難以負擔。

Gartner認為,此一趨勢將使許多晶片公司被迫關門大吉。

相關新聞
所羅門美邦建議賣出特許、台積電與聯電股票
反制綁匪 司法部長手植晶片
野放(馬小甲)穿山甲  事前已植入晶片
產業前景罩陰霾  亞洲晶片類股哀鴻遍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