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國湧:依憲執政,始於足下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9月26日訊】9月19日,中共16屆4中全會落下帷幕,街頭巷尾普通老百姓都在爲一個舊時代的結束而面露喜色,感到多年未有的痛快,民心之向背由此不難想見。對一個順天應人的新時代,國人實在是期待得太久、太久了。但是,一個舊面孔的隱去並不必然意味著新時代的到來。世上本沒有救世主,依靠明君、清官拯救萬民蒼生、重鑄太平盛世的舊夢早已做到了盡頭。開啓一個新的時代必須有新的觀念、新的思路、新的實踐,那些零打碎敲、修修補補的鞋匠模式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消防隊式心態,注定了都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戲,而不是真正對一個背負著深重歷史苦難和累累創傷的老大民族負責。中國要向前走,中國要融入人類主流文明,全面跨入現代化的門檻,應該成爲全民族的基本共識,成爲我們生活的目標。作爲一個人,無論我們的政治信仰、階層利益、宗教差異、教育程度有多大差異,生活的最終目標也不會有多大的不同,吃飽、穿暖的物質需要之外,我們需要精神的自由,對人類而言,確實沒有比生命、幸福和自由更重要的東西了。任何政府不管宣稱信奉什麽主義、什麽思想、什麽理論,都不能超越人的生活需要之上,不能扼殺人類對自由的天然追求,與人的生活相比,主義、思想、理論永遠是從屬的、第二位的。一個新的時代,應該是將所有人的生活目標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

什麽是文明?簡單地說文明就是尊重人類這些普普通通的願望,而不是阻礙它們的正常生長: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存,我們要說話,我們要表達我們的意見,我們要發出我們的聲音,我們要天經地義地追求我們的幸福和自由,真正象一個公民那樣站在天空下,不乞求,不仰望,不苟且,義無返顧地捍衛我們的權利與尊嚴。這一切與改朝換代毫無關係,與搶椅子毫無關係,與水泊梁山排座次毫無關係。如果說中國正面臨著新的轉變,那就是從帝王主宰大地萬物的舊文明社會向一個公民自主的新文明社會轉型。如何面對處於變化中的社會,如何適應經過20幾年經濟改革之後中國的新問題、新局面,不僅每個人必須作出自己的抉擇,執政者也不能不作出新的思考。

從2002年12月1日胡錦濤在紀念憲法實行20周年大會講話時強調樹立憲法權威,到2004年9月15日他在紀念人大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提出“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他在執政思路上還是邁出了一步,“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都是全新的概念,是各階層可以普遍接受的說法。哪怕身後還拖著一條拒絕“三權分立”、“議會民主”的尾巴,但如果真正能從尊重憲法、落實憲法入手,時時處處都把憲法擺在首要位置,依憲執政,那將爲重建一個新社會,爲最終在中國形成有別於幾千年來的臣民社會、一個
全新的公民社會提供一種可能性。胡錦濤不是號召“全黨同志,全體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全國各族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保證憲法在全社會的貫徹實施”嗎?至少此刻我們還沒有理由懷疑他的誠意,將憲法作爲治國、執政的大綱、準則,我們就可以逐步超越意識形態、歷史積怨的種種桎梏,在生活的路上繼續前行。

與“依憲執政”相比,16屆4中全會所提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都是從屬的、派生的。畢竟憲法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一道契約。孫中山先生說:“憲法者,國家之構成法,亦即人民之保障書也。”在本質的意義上,憲法首先就是限制政府權力、保障人民權利的根本大法,其他都是次要的。儘管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們的現行憲法注定了存在著“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缺陷,但這並不要緊,這些可以通過修憲程式不斷地加以完善。畢竟憲法已經確立了“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些根本的原則,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依憲執政,始於足下,不僅要切實保障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而且要嚴格限制所有權力機構(包括執政黨在內)的權力,只有這樣,依憲執政才能步入軌道,一個新時代才有望到來。

──轉自《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傅國湧:夏衍——從“不習慣”到“習慣”
【專欄】傅國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傅國湧:選擇黃宗良,還是康曉光?
傅國湧:賣書也要人文素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