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依宪执政,始于足下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9月26日讯】9月19日,中共16届4中全会落下帷幕,街头巷尾普通老百姓都在为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而面露喜色,感到多年未有的痛快,民心之向背由此不难想见。对一个顺天应人的新时代,国人实在是期待得太久、太久了。但是,一个旧面孔的隐去并不必然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世上本没有救世主,依靠明君、清官拯救万民苍生、重铸太平盛世的旧梦早已做到了尽头。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实践,那些零打碎敲、修修补补的鞋匠模式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防队式心态,注定了都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戏,而不是真正对一个背负着深重历史苦难和累累创伤的老大民族负责。中国要向前走,中国要融入人类主流文明,全面跨入现代化的门槛,应该成为全民族的基本共识,成为我们生活的目标。作为一个人,无论我们的政治信仰、阶层利益、宗教差异、教育程度有多大差异,生活的最终目标也不会有多大的不同,吃饱、穿暖的物质需要之外,我们需要精神的自由,对人类而言,确实没有比生命、幸福和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了。任何政府不管宣称信奉什么主义、什么思想、什么理论,都不能超越人的生活需要之上,不能扼杀人类对自由的天然追求,与人的生活相比,主义、思想、理论永远是从属的、第二位的。一个新的时代,应该是将所有人的生活目标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什么是文明?简单地说文明就是尊重人类这些普普通通的愿望,而不是阻碍它们的正常生长: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我们要说话,我们要表达我们的意见,我们要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要天经地义地追求我们的幸福和自由,真正象一个公民那样站在天空下,不乞求,不仰望,不苟且,义无返顾地捍卫我们的权利与尊严。这一切与改朝换代毫无关系,与抢椅子毫无关系,与水泊梁山排座次毫无关系。如果说中国正面临着新的转变,那就是从帝王主宰大地万物的旧文明社会向一个公民自主的新文明社会转型。如何面对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如何适应经过20几年经济改革之后中国的新问题、新局面,不仅每个人必须作出自己的抉择,执政者也不能不作出新的思考。

从2002年12月1日胡锦涛在纪念宪法实行20周年大会讲话时强调树立宪法权威,到2004年9月15日他在纪念人大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他在执政思路上还是迈出了一步,“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都是全新的概念,是各阶层可以普遍接受的说法。哪怕身后还拖着一条拒绝“三权分立”、“议会民主”的尾巴,但如果真正能从尊重宪法、落实宪法入手,时时处处都把宪法摆在首要位置,依宪执政,那将为重建一个新社会,为最终在中国形成有别于几千年来的臣民社会、一个
全新的公民社会提供一种可能性。胡锦涛不是号召“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吗?至少此刻我们还没有理由怀疑他的诚意,将宪法作为治国、执政的大纲、准则,我们就可以逐步超越意识形态、历史积怨的种种桎梏,在生活的路上继续前行。

与“依宪执政”相比,16届4中全会所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都是从属的、派生的。毕竟宪法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一道契约。孙中山先生说:“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之保障书也。”在本质的意义上,宪法首先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根本大法,其他都是次要的。尽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的现行宪法注定了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缺陷,但这并不要紧,这些可以通过修宪程式不断地加以完善。毕竟宪法已经确立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根本的原则,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依宪执政,始于足下,不仅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而且要严格限制所有权力机构(包括执政党在内)的权力,只有这样,依宪执政才能步入轨道,一个新时代才有望到来。

──转自《民主论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傅国涌:夏衍——从“不习惯”到“习惯”
【专栏】傅国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傅国涌:选择黄宗良,还是康晓光?
傅国涌:卖书也要人文素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