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奇…神仙魚半透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礁溪報導〕台灣研發出的螢光魚曾被時代雜誌選為二○○三年世界最勁爆的發明之一,有鑒於目前的螢光魚還停留在小型魚種,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研發體長在十公分至三十公分的中型螢光魚,已培育全球首見的半透明神仙魚,將進一步運用基因轉殖技術,變成脊椎可發綠光、體色通紅的新型螢光魚。

研究助技師陳志毅博士指出,全球水族市場產值約新台幣兩千一百億元,觀賞魚約占四成。

過去神仙魚的雜交選種,能在體色上培育出各種漂亮花紋以賣得高價。為展現器官的螢光,陳志毅利用幾乎沒有花紋的神仙魚,不斷交配出「肌肉呈現半透明狀態」的神仙魚,做為螢光神仙魚的基礎,並利用基因定序,找出與脊椎發育相關的基因「連接組織生長因子」。

陳志毅指出,將所找到的基因啟動子與螢光水母基因連接後,用基因轉殖技術轉殖到斑馬魚的胚胎,已證明孵化後的斑馬魚「只會在頭蓋骨和脊椎表現螢光」,下一步就要運用半透明神仙魚的胚胎進行螢光實驗。由於國人普遍喜歡紅色的喜氣,研究團隊預計在三年內研發出綠脊椎、紅肌肉的神仙魚,將命名為「臨海一號」。

〔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礁溪報導〕台灣養殖漁業為了密集養殖,多在池內設置水車不斷打水來增加池水的氧氣,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臨海研究站卻發現,水車產生的水下噪音對魚而言,就像「噴射機直接從頭上飛過」一樣吵,高噪音環境會造成魚類的生理緊迫,讓幼魚生長速率減慢二十%至三十%,也會讓魚群的生殖率降低、疾病抵抗力減弱。

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嚴宏洋指出,未來將針對台灣的主要養殖魚類如石斑、吳郭魚和虱目魚等,一一建立牠們的聽覺、嗅覺、味覺等基礎神經生理資料,釐清養殖環境和生長的關係,將有助於台灣的水產養殖產業更上一層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