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量減少及OPEC減產 近期油價走高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日電)受原油庫存量減少、及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計劃減產影響,國際油價轉強,近期走高到每桶 45 美元以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委葉明峰分析認為,短期內油價雖然走高,但 3月過後,春暖花開,油價應該會回軟。

據經建會今天出刊的「國際經濟情勢週報」表示,1月10日到14日國際油價呈現上漲走勢,每桶價格走高到 45 美元以上,最高一度衝破每桶 48 美元,分析造成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有氣候、庫存量減少、OPEC 計劃減產、中東衝突不斷等 4 大因素。

首先在氣候因素,國際情勢週報分析,歐洲方面,北海油田受到颶風侵襲,荷蘭皇家殼牌石油等公司產能停滯,北海石油每日輸出減少34.5萬桶。美洲方面,氣象預測顯示,美國東北部氣溫將自1月14日開始轉冷,導致對熱燃油需求量大增。

其次是庫存量減少,據美國能源署近期公佈的石油庫存量,意外顯示原油庫存量為 2 萬 8880 萬桶,創下自 2004 年 10 月 22 日以來最低庫存水準。加上已連續數週每日原油進口量下降到 1000 萬桶以下,因此,原油庫存數量將持續下降。

另外,根據許多訊息透露 OPEC 組織在 1 月 30日的集會將討論進一步減產。如果確定減產,將讓進入用油高峰期的北半球面臨更大問題。加上中東衝突問題不斷:伊拉克將於 1 月 30 日舉行大選,訊息顯示大選前可能有恐怖組織進行破壞,而這將引發原油供應中斷的疑慮。

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表示,短期內油價因為上述因素而拉升國際油價,但到目前為止蒐集到的資料顯示,在今年 3 月過後,春暖花開氣候好轉及許多政治因素確定後,油價仍將會逐漸走軟。

相關新聞
日本經常帳盈餘十七個月來首度減少
紐約油價重登四十八美元
擔心供不應求  國際油價再度大漲
油價突破48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