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漢:悼趙紫陽──他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王青漢

標籤:

【大紀元1月24日訊】1月17日中午,打開電腦,看到了趙紫陽同志去世的消息,只有幾句話,短短幾十個字。我想看看詳細些的報導,但各個網站除了一模一樣這幾十個字的消息之外,再沒有任何相關報導,到一些論壇上去,倒是見到了幾條悼念的短文,但行文是遮遮掩掩的,非常隱晦,除了35歲以上的人能夠明白說的什麼意思之外,年輕些的人一定不會知道指的是誰。在另一家論壇上,有位網友簡短地寫了幾句悼念的話,版主告誡想跟貼的人,因為大家都理解的原因,跟貼只能保留一個字,其餘的文字都要被刪除。結果在很短的時間裡,這個貼子後面跟滿了一長串“哭”、“泣”、“淚”、“哀”、“悼”、“悲”、“痛”、“冤”等字,跟貼數量足有百個以上。但時間不長,到下午時分,所有論壇上有關的貼子,不論是意思明顯的,還是含意隱晦的,通通都不見了。到了晚上,在各論壇上,意思明顯的貼子完全見不到了,隱約點的在貼出後往往不到幾分鐘也都被刪了。我注意收看電視新聞,居然連新華社公開發的那幾十字的消息也沒有播報,好像完全沒有這回事,這幾天我一直注意相關的信息,但不管是電視還是網絡,都完全見不到相關的信息了,好像世上根本沒有存在過曾經當過七八年共和國的總理,二年多黨的總書記的這個人一樣。這幾天,時時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悲涼從我心中擁出,眼睛發潮,胸口堵的厲害。不是有人講要以德治國、要弘揚民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嗎?現在在位的和已退的各位領導,當年都是他的下屬,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人倫道德中,是非常看重上下級情誼的,當年他在位的時候,很多人在他面前一臉的諂媚,奉承唯恐不足,巴結唯恐不周。可他一旦去職,立刻便門可羅雀,十多年來,沒聽到過有誰去看望過他,現在他走了,也不見有誰去悼念他,老百姓們想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來表達一下對他的哀悼之情,竟然也要被刪除。我不知道是誰,究竟生著怎樣的一付鐵石心腸,怎麼竟然能如此絕情寡義。不是說要建設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嗎?難道如此的冷漠、如此的不合人間情理就是有人所要的文明、和諧?

當年,紫陽同志的不同意見,都是在黨的會議上提出來的,這應該是很正常的,有不同意見才能使決策慎重周到,才能起防錯作用,建國以後我們國家的許多重大失誤不都是由於一言堂,容不得不同意見造成的嗎?

華國鋒下台之後受到的對待是文明的,他可以自由去各處走走,在公眾視野中時不時也會露露面,讓人感到溫馨。我原以為紫陽同志至少也會享有類似華國鋒的待遇,因為比起華,他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更大,人們不會忘記七十年代末,四川“要吃糧,找紫陽”的民謠;不會忘記他當總理的那幾年正是中國農村最好的時期;不會忘記由他主持起草的倡導政治體制改革的十三大報告;更不會忘記廣場上那催人淚下的一幕……然而,十六年來,他從公眾的視野中徹底消失了,任何傳媒上都再也見不到他的名字。小平同志在南巡談話中充分肯定他在任時的功績,我以為他該會得到一種正常的對待了,但在媒體上仍然見不到他的名字。與他一同下台的胡啟立同志復出後,我想對紫陽同志也該會有類似的適當安排,仍然是沒有。小平同志逝世,作為他當年的左膀右臂,我想至少會讓他參加追悼會,但還是沒有。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英方參加典禮人員中有撒切爾夫人,如果中方人員中也有當年同她一起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趙紫陽,該是讓人感到多麼溫馨、多麼大氣量的畫面呀,可是不僅讓人遺憾地沒看到這幅畫面,反而在所有回顧香港回歸歷程的電視、圖片、文字中,都刻意刪除了趙的形象和名字,鼠肚雞腸和虛弱實在到了可笑的程度。這幾年,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成就的專題節目在電視上播了無數,但從來見不到趙紫陽三個字,似乎他從來沒有存在過,難道有人就真的權令智昏狂妄到以為歷史是可以隨意篡改和抹煞的麼?就算在有形的歷史資料中能夠做到,可人心中的歷史呢,難道也能被篡改和抹掉?人心之中有桿秤,人們是會記住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功績,會為這位真正有良知愛人民的偉人和英雄在心中立下豐碑的,他會在人心中真正永垂不朽!

陝西 王青漢 2005年1月20日

這篇短文在國內的媒體和網絡上無法發表,只好發到境外網站,希望紫陽同志的家人能夠看到,讓他們知道人心並不都是冷漠無情的,在他們痛失親人的這個時刻,有人和他們的心情是一樣的,來日方長,請他們保重!

另外,好不容易上到境外網站,這才看到了很多的相關信息,看到紫陽同志病重時田紀雲、李銳、曾慶紅等同志曾去探望,他去世後萬里、葉選平、胡耀邦家人、胡績偉,朱鎔基等同志表示了哀悼,我為這些人身上保有的人情味而感動!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