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財政部金管會 兩大火車頭 心有千千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特稿

最近二次金改吵得沸沸揚場,財政部忙著滅火,主管金融業務的金管會反而處於風暴之外,對於金管會事不關己的態度,不少財政部官員逐漸心生不滿,一位官員就說:「二次金改有四大目標,財政部只能處理官股的部分,其他都必須由金管會辦理,但金管會老是說他們只是『配合』,到底金融是誰管的?」

二次金改讓財政部與金管會滋生心結,最早要從今年3月的彰銀引進外資案說起,當時財政部規劃讓彰銀發行GDR(海外存託憑證 ),既可以減少一家官股銀行,又可以達成「引進外資經營」的另一項金改目標。

但彰銀GDR案截止投標之後,外資不斷放話指投標價格超低,財政部長林全曾多次公開表示,有心人士故意放話,打壓彰銀股價,希望金管會證期局能夠啟動股市監理機制,但金管會回應卻相當冷淡,僅表示彰銀GDR案由財政部主導,也沒有去查是誰在打壓彰銀股價,當時就讓財政部感覺「不太好」。

台企銀標售案流標案,金管會的反應也讓財政部官員相當感慨,一位財政部官員私下表示,台企銀標售案流標,誰都不樂見,但金管會卻一副「看好戲」的心態,明明金管會什麼都沒做,卻有「財政部釋股出紕漏,金管會幫忙善後」的說法傳出,官員說:「請問金管會到底幫了什麼忙?」

此外,本月6日,行政院要求財政部、金管會及經建會等相關部會首長,一同對外說明二次金改,當時財政部幫忙聯絡其他部會,卻獲得冷淡的回應。財政部官員說:「我們跟某部會首長的幕僚說要到新聞局開記者會,那位幕僚好像很不情願,還說他們以前沒有到新聞局開記者會。」雖然官員不願明指是那個部會,但據了解就是金管會。

按理說,金管會是由財政部籌設成立,金管會官員也多數出身財政部,原本2個部會應該合作密切,但近來卻因為二次金改而漸生心結,金管會覺得自己被排除在二次金改的決策之外,財部則對金管會事不關己的態度有些不滿。不過,目前財政部面臨年底前官股銀行減半的壓力,已沒有時間管其他部會的態度,財政部官員說:「金控減半是金管會的責任,但金管會好像什麼也沒做,這我們也管不著,我們只希望努力把我們應做的部分做好。」

看問題╱再出發 還是漏了防弊條款

記者陳中興╱特稿

陳總統宣示「二次金改」必須如期貫徹,做不到甚至不惜撤換相關部會首長!事實上金改的社會共識很高,只是執行手段不夠精緻甚至有欠考量,如果要求如期達成,針對社會疑慮,訂出防弊條款應是二次金改「再出發」的必然做法。

從過去富邦金控購併台北銀行來看,是否應規定主導合併談的官股代表人,不得擔任合併後新機構負責人?當時代表官股與富邦主談合併的前台北銀行總經理丁予康,在合併後卻當上台北富邦銀行首任總經理;主導合併談判的官股代表,會不會為爭取「新東家」的青睞,因而在談判上「放水」,訂出不利於官股、不利於員工,卻有利於財團的條款,如果這個漏洞不堵住,社會質疑也不會停止。

再從中國人壽購併開發金控來看,官股委託書對於支持對象是否應訂出透明化標準?當初財政部官股委託書,之所以支持中國人壽入主董事會,是因為中壽辜家承諾在入主後,會將持股比例由5%提高到15%,但事後中壽至今仍未履行承諾,財政部也拿中壽沒辦法,完全曝露出當時官股委託書「黑箱」作業的弊病,中壽辜家以很低的持股掌控龐大的開發金控,這樣的整併法如何能讓人信服。

針對富邦等多家金控公司利用子公司大舉轉投資非金融事業,是否應對金控轉投資設下關卡,避免金控挾大眾資金,濫行購併形成市場壟斷?金控公司資金來自社會大眾,如果整併只是培養金控巨獸,再由少數財團控制的大金控利用金控法漏洞,在各行各業大搞購併,無異是證實了「財團購併國家」的疑慮,防堵金控公司利用轉投資子公司,無限制地濫行購併,才能爭取更多支持票。

對於國泰世華、台北富邦購併後,海外市場營業額並未提升,是否應對國際化業務再行鬆綁,並訂出合併後之海外業務營業額指標門檻?把金控變「大」的目的之一,是讓他們有實力到國際市場拚搏,但金控整併至今,沒有一家因為整併而擴增國際業務,關鍵問題是現行金融、貨幣甚至兩岸法規過度束縛,若能適度檢討開放,並將合併後之海外業務營業額納入要求,必須使金融機構「大而好」的理想得以實現。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